49. 第 49 章 李书记搞事情,小林吃大(2/3)
苏桃坐在屋里,煤烧的足,屋子里热乎乎的。
簸箕里装着红枣、莲子、花生、玉米,她用手扒拉着把不好的捡出来,等到晚上孙凤霞回来要熬腊八粥给大家喝。
这年头凑不到薏米和桂圆,就用各种黄豆、绿豆、红豆混在一起,加上一碗糯米做成腊八粥。
收音机里放完刘兰芳老师的《岳飞传》,开始放她的《杨家将》。热热闹闹的声音,把寂静的屋子衬的热闹不少。
她娘和她爹分头去两个嫂子娘家送猪肉了,过年前得了闲工夫就要往那头送点东西,再怎么说人家媳妇在苏家干了一整年。
父母兄嫂们都不在家,苏桃等着林赋归下班,自己百般聊赖。
打算中午凑合着用土豆丝炖肉拌饭,下午睡个下午觉,自家男人就应该能下班到家了。
苏桃打算的挺好,正打算休息一下,听到外头有轻轻的敲门声。
“这不是巧燕么,你们回来过年啦?”苏桃惊喜地拉着小姑娘进门,十六岁的小丫头一年到头没见两面,变得像大姑娘。
巧燕是南边邻居李大娘的小外孙女,还有一个叫做庄燕,是李大娘的大外孙女。
巧燕拿着一包红枣递给苏桃说:“桃儿姐,这是我姥姥叫我给你家的。是我们到闫庄带的特产狗头枣,特别大。我一手只能抓三四个呢。你过年没事就当零嘴吃,一天最多吃两颗不然烧心。”
狗头枣可不便宜,巧燕带过来的不多,已经很难得。知道她们回来,苏桃拉着巧燕在屋里坐着,她到外屋地装了四节香肠和一块腊肉给她做回礼。
巧燕看着珍贵的肉,害羞地说:“我不是过来找你讨肉吃的,不过你愿意给我,我真高兴,我太喜欢吃肉了。今年在外面一年到头没吃过几次肉,谢谢你桃儿姐。”
小丫头不卑不亢地表现让苏桃很喜欢,她们家每年过完年就要出去到每个村子里给人家哭丧,一般人家都觉得晦气不愿意跟她们来往。
早年巧燕的爹娘在外面干活一起遇到工地事故没了,奶奶嫌弃她们是闺女不能传宗接代,把她们扔到姥姥家就不管。
李大娘没有别的手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只好带着两个丫头出去乞讨。后来不允许乞讨了,她们就到出殡的人家里帮着哭丧,唱哭丧歌。
那时候苏家没少接济她们娘仨,以至于北边的邻居老秦家见了眼红的地步。但凡给了李大娘家两斤米,老秦家的婶子就要哭穷过来找苏家也要二斤米,不给就在旁边院子里骂骂咧咧。
后来李大娘带着俩丫头出去了,秦婶子上门讨过几次米,都被周胜男撵走了。秦婶子在村子里说过几次苏家的闲话,后来两家人就不来往。
巧燕聪明伶俐,陪着苏桃把捡完的簸箕里的豆子摘完,两人说了好一会话。
“听说我姐夫可了不起,我们回来到处都有人说他是个俊俏的男子,他啥时候回来你告诉我一声,我也想瞅瞅有多俊俏。”巧燕干完活,接过苏桃给的炒花生,俩人坐在炕头上唠上了。
“他得六点左右到家。”苏桃说:“反正你们回来,早晚能见到。”
巧燕抬抬下巴往北面示意,苏桃心领神会地说:“这一年到头两家没说上三句话,他们陪着儿子在县里读书呢,比你们早半个月回来。也不知道过完年还去不去县里。”
“最好是去,不然一家人四双眼睛都盯着你家。”巧燕一张小脸蛋,表情却很丰富,瞪眼睛撇嘴把说八卦的气氛拉的满满的:“他儿子看起来傻里傻气的,读个初中就行了,还想读高中。有供两年高中的钱还不如给她儿子攒着娶媳妇,村里谁不知道她儿子好吃懒做,还喜欢说谎。啧啧。”
苏桃跟着:“啧啧。”
巧燕听到院子外头李大娘喊她,她把花生壳扔到桶里说:“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找你玩。”
苏桃送巧燕出门,碰到探头往这边瞅的秦婶子。苏桃见了她脑壳都疼上了,装作没看到,跟左边的李大娘和庄燕打了声招呼,问了问近况。
庄燕比巧燕大两岁,性子软弱,不爱说话。见到苏桃笑了笑算是打招呼。
李大妈在外面历练的性格外放,嗓门大得不得了。也许是见到探头过来八卦的秦婶子,她故意大声说道:“哎呀,又给我们家拿这么多肉,这年头肉可金贵着呢,这么老多我们娘仨过年都吃不完啊。”
巧燕比她姐聪明,嘻嘻笑着接腔说:“这香肠灌的好啊,里面全是肉。还有这么大一块腊肉,用大葱一扒拉就是道好菜!”
秦婶子在墙那头听的真真切切,她闺女拽着她的衣袖说:“娘,你别看了,这一听就是故意气你的。”
秦婶子唇角上有颗硕大的媒婆痣,说起话来眼神飘动。她抽回衣袖,瞪了她闺女秦翠翠一眼,说:“大中午还不做饭?待会你哥该饿了。”
秦翠翠年纪跟巧燕一般大,都是十六的年纪。没读过一天书,懂事开始就在家里做家务,似乎家务永远都做不完。
她羡慕地往东屋看了眼,她哥秦大勇还在睡大头觉。她娘说哥晚上看书看的晚,早上就起不来,让她不要跟她哥计较。
“读书人费脑子,你哪里懂他的苦。”秦婶子如是说。
秦翠翠不懂秦大勇的苦,反而非常羡慕他有这个苦。
他们一家前两天从县城回来,秦大勇初中毕业,不需要继续在县城里陪读。秦翠翠提前回家收拾了三天,一个人里里外外把家里清洗干净,等到今天爹娘和哥哥才姗姗到家。
苏桃眼睛从两家相隔的院墙扫了眼,很明显可以看出两家关系没有苏家与李大娘家的亲厚。苏家与秦家的院墙后砌一截,就是为了防止总是探头往他们家看的秦婶子一家。
苏家院子里有什么东西,秦家人比他们更清楚。有一年荒山上还允许砍伐木柴,秦旺生偷懒不想砍,到了大雪天到苏桃家借木柴,苏桃不借给他。
秦旺生说:“别说你家没有,当院至少有五百斤可以烧。”
苏桃一噎,说:“借给你们家我家就不够用了。”
秦旺生居然掰着手指头跟苏桃算账:“你家一天烧十五斤木柴,这些五百斤你们家这个月烧不完。等到下个月初,天气好了又能上去砍木柴。剩下的五十来斤完全可以给我家。对了,再把黄豆借我家两斤,你婶子要做豆面包子。”
苏桃拒绝道:“我家没有黄豆。”
秦旺生惊诧地说:“你爹昨天拿的黄豆一晚上全让你娘发成豆芽了啊?怎么这么不会过日子呢。”
不要脸的话一说出来,让苏桃震惊的不行。
怎么有人脸皮能这么厚呢。苏桃自己都不知道家里每天会用多少木柴,隔壁邻居居然每天眼巴巴的给你算的一清二楚。还有家里的有黄豆的事,周胜男没说苏桃也不知晓,而秦旺生居然比苏桃还清楚。
但凡在院子里出没过的东西,经过秦家人的双眼打探,都能给你记得清清楚楚,然后找借口借走。
苏家在这上面吃过不少亏,家里一点隐私没有。
苏桃到最后也没借给秦旺生。等到第二天,秦旺生发现苏屠早早出门拉了一车砖回来。那天,苏屠把两家公用实则是苏家建的一米高矮墙给了秦家。他亲自贴着矮墙动手砌了座一米八高的院墙。
砌完没两天发现秦婶子踩着凳子还往这边看,苏屠气的又拉来砖头把墙加到两米二高。
即便如此,秦婶子已经可以站在家里最高的椅子上,探个头往这边看。要不是苏家人劝住苏屠,不然两米二的墙他非要加到三米去。
就这样,苏家的院墙一边是一米矮墙临着李大娘家,一边是两米二的高墙临着秦家。
苏桃跟李大娘她们正说着话,院子外头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响了起来。里面传来王蕾的声音:“为了庆贺新年的到来,咱们李家村将开展有史以来第一届村民联欢会。”
李大娘吐槽:“谁没事给自己找事,有功夫参加那个不如包几个大饺子过年吃。”
王蕾广播:“希望村民同志们自告奋勇、踊跃参加。每家每户出一个节目——”
李大娘:“不去。”
王蕾广播:“大年初三晾晒场开始新年演出,将会由村部李书记组织各位干事,集体出资,对参加节目的村民同志们给于一定的奖励。我们将奖励分为参与奖二十名,获得者能得到五斤大米。三等奖十名,获得的家庭能得到三斤小米。二等奖三名,获得的家庭能得到一斤荤油。一等奖一名,获得的家庭能得到两斤五花肉。括弧:感谢五花肉赞助者,周胜男同志。”
“你娘还真是。”李大娘乐的合不拢嘴,招呼庄燕和巧燕说:“你俩赶紧派出一个去村部报名,咱们家人的嗓子也该给大家伙露一手了。”
苏桃:“别...您这大过年的...”
李大娘哈哈笑着说:“别担心,大娘除了唱丧歌,还会唱山歌哩。带着你俩小姐妹一起,把你娘赞助的猪肉赢回来。”
巧燕摩拳擦掌地跟苏桃说:“别人都以为我们家只会唱出殡送行的歌,实际上我姥姥嗓子可好了,以前是音乐——”
李大娘眼睛一瞪,说:“一个臭老九没什么好显摆的,都是好久前的事,别随便说出来招人笑话。”
苏桃知道李大娘原本是在县城里住着,听她娘说是因为革命运动被迫到李家村劳动。一劳动就劳动到如今,算是在李家村扎根了。
原来是音乐老师啊,怪不得嗓门这么好。
苏桃见巧燕跑去报名,跟李大娘简单说了两句,苏屠与苏中华、孙凤霞先一步回来。
显然他们也听到广播里说的事,回来的路上还在讨论周胜男同志的赞助行为。
孙凤霞停好自行车,拿着从娘家带回来她娘亲手烙的大煎饼,跟苏桃说:“来给你尝尝,今年做了玉米面和黑米面的煎饼。你去年想要带点甜味的,这边这包小的我叫我娘加了点糖。”
苏屠深沉地叹口气:“你娘现在干啥事都不咱们商量了,胆子越来越大了。”
苏桃说:“那我去大商店买点大葱和黄瓜,晚上咱们吃腊八粥配大煎饼吧。”
苏中华说:“再帮我买点花生米,我还想炸着吃呢。”
苏屠又说:“也不知道村部给啥好处,你娘一个妇道人家就给村部赞助,多少双眼睛看着呢。”
苏桃说:“那我再让人抬两箱啤酒回来,放着过年喝。”
孙凤霞说:“别买了,大冷天的喝啤酒胃不舒服。咱们把爹的酒拿着喝就成。”
苏屠看了眼儿子媳妇和闺女,全都不搭理他。他气愤地说:“你们就不能听听我说话吗?”
苏桃眨眨眼,跟她爹一乐道:“说我娘自作主张,妇道人家抛头露面对吧。等我娘下午回来我会转告给她的,一字不带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