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百二十五(2/3)
宋仁宗时期
不是宋朝人,武功高强,又乔装打扮,一看就不怀好意,赵祯疯狂脑补,已经从辽国猜到了吐蕃。
赵祯:"诸位爱卿怎么看这个案子?这究竟是何人所为?"他怎么总有种不好的预感。大臣们:“……”只知道是shā • rén抛尸而已,其他线索都没有,鬼才知道是谁干的!
不过也有大臣急于表现,"臣以为应该先调查死者的身份,以及扣留钓鱼的人。"
"
;不错,钓鱼之人甚是可疑。没准就是他杀的人然后抛尸,再假装把人钓上来。"
“臣以为死者身份可疑,应当先查明身份。”
大臣们众说纷纭,赵祯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包爱卿,你怎么看啊?"
包拯:"……还是先等天幕说完,还不知道死者到底是什么身份,臣不下定论。"
大秦
密度?这不是物理书里的词吗?难道验尸还要用到物理?
秦始皇若有所思,完全没注意到低下大臣脸色都变了。
大臣们:啊啊啊,为什么要说得这么细,一想到尸体腐烂,在水中脱落什么的,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有胆小的还会不自觉地靠近身边的人。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后面会有更可怕的画面等着他们。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听了一耳朵的尸体腐败,尸臭什么的,刘彻看着面前的茶水点心忽然有点反胃,更可怕的是明明觉得恶心,还想继续听。
可恶,他为什么要脑补出尸体的画面来为难自己。明明可以随便听听就好。
而且对比这个,他更想知道轻功是怎么练的。唐太宗时期
常年征战沙场的李世民什么没见过,听着尸体腐烂什么的,面不改色道:“这就是让死人开口说话吗?通过验尸来确定死者的身份,来历,死因,找出凶手?果然不错!"
说完,还对戴胄道,"大理寺卿好好学学。"
戴胄起身道:“臣遵旨。”
“陛下,臣觉得天幕这次卖的应该就是关于如何验尸、找出真凶的书籍,臣有个不情之请。”李世民:“但说无妨。”
戴胄:“若是这类书,陛下买下后,可否将其刊印发放到各个州县?”
李世民:“这个自然。”
【包拯点点头,问:那他是怎么死的?
赵凌舒摊了摊手:仵作这不是还在找吗?
话音刚落,仵作就道:找到了!
众人一看,仵作把尸体翻了一个面,死者的后腰有一个两寸长的伤口。不过更令人注目的是死者后背的纹身——猎鹰。
/西夏的图腾就是猎鹰。
莫非此人是西夏人?包拯转头看向赵凌舒,露出震惊的表情。
只凭外貌和虎口的厚茧就推测出不是宋人,公主远比他想象的还要聪慧。那公主为何会被陈世美欺骗?仵作突然出声打断了包拯的疑惑。
仵作:大人,死者的衣服不对劲,里面似乎有东西。
说着仵作拿起一把小剪子剪开了衣服,从衣服的夹层里取出一张羊皮卷。包拯接过仵作手上的羊皮卷一看,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瞬间引起了赵凌舒的注意力,她探头一看,羊皮卷上写的内容竟然是狄青通敌叛国。】
宋仁宗时期
刚才还热闹的朝堂瞬间变得死静,众人纷纷看向人群中的狄青。和狄青不对付的大臣眼前一亮,已经开始酝酿借此抨击对方了。和狄青走得近的大臣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通敌叛国可是死罪啊。在众人的注视下,狄青缓缓出列,"官家明鉴,臣绝无此心。"赵祯脑海中百转千回,并未立即表态。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还真不是中原人啊?”
刘彻嘀咕完又道:“这个狄青朕记得,和仲卿同名,朕有印象。”卫青闻言脊背一僵,陛下你难道不是因为狄青也是个武将才记住他的吗?这说得好像是因为他才记住一样。
感受着大臣们来回审视的目光,卫青:累了,真的。
刘彻半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继续道:“朕记得这个狄青和仲卿还挺像,都是难得将才。这个狄青被发配充军,从底层小卒做起,战功赫赫,人称面涅将军。”
卫青:
"
大臣们:啧啧,陛下您在这事上记得可真清楚。
大臣们正吃瓜呢,就听到刘彻语气肯定的道:“这肯定是诬陷,定是那西夏人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除掉狄青。”
大臣们:"??为何?"
刘彻:“狄青和仲卿如此相似,定不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
大臣:呵呵。
卫青:".…
卫青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不然他要被大臣们的目光杀死了。
可是该说点什么呢?
/卫青急得头上都开始冒汗了,为什么天幕好不容易放过他,陛下却不放过他啊!!
霍去病:“陛下说的对,我也觉得狄青是被诬陷的,哪有这么巧的事。之前天幕也说了,太过巧合的事往往是人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