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五十八章 澶渊之盟(2/4)
僵持之下,按照宋方给出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商议银绢数量时,曹利请示宋真宗,宋真宗说;“实在不行的话,一百万也可以。”
还是寇準威胁曹利,“虽然官家有旨,但你去和辽国交涉,答应所给的银绢绝对不可以超过十万,否则,你就不用回来了,那时我必砍了你的头[1]。”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这里提一下,宋真宗泰山封禅的理由之一就是签订了可歌可泣的“澶渊之盟”,为大宋带来百年和平。
后世评价大宋虽无燕云十六州,却收十倍之功,澶渊之盟是利大于弊。
但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让后来的宋皇帝爱上了这种花点小钱就能买来的安定,从此北宋放松了军事力量,沉溺于这种虚假的和平之中,毫无居安思危之心,为后来的亡国埋下了导火线。
从宋太宗到宋钦宗八个皇帝,除了一个哲宗主战,其他全都遗传了赵光义的怯战基因,不得不说赵光义的基因真强大。】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眼前一黑,破口大骂:“赵光义你生的好儿子*&&*…(脏话)”见过打败仗求和的,没见过打胜战还主动求和的。
这鳖孙到底是赵光义哪个儿子?
随随便便就许出去一百万银绢,钱多烧手吗?
丫的,不给他把这笔钱挣回来,他就让这小子体验一下什么叫人间疾苦。
小太监小心翼翼地回禀,“官家,晋王到了。”
赵匡胤沉声道:“让他给我滚过来。”
声音大得在远处候着的赵光义都听见了。
赵光义眼皮不安地挑了挑,在禁军的压迫下只能迈着沉重的步伐往前走。
“二哥。”
赵匡胤冷笑,“斧声烛影,杀兄弑君,你还有脸叫我二哥?”
赵光义跪在地上,言辞恳切,“二哥,从小我就跟着你,待你如兄如父,我怎么可能会有害你之心?定是后人杜撰。”
赵匡胤一手拽住赵光义的衣领将他拽到跟前,对上他惊恐的眼神,“那你继位之后做的那些事也是后人杜撰?史书也是后人杜撰的?”
“赵光义,你敢说你从来就没有害我之心,哪怕我想迁都洛阳,立德昭为太子,你也没有害我之心吗?”
赵光义看着赵匡胤一脸杀气,心虚地移开视线,“二哥,你听我说——”
“不必了,”赵匡胤松手,将赵光义一把推到在地,冷冷道:“从今以后不会再有什么晋王了,天幕说的对,你这一脉都是软骨头,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
……
宋仁宗时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