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上计与大朝会(3/4)
“找你们来是想商议一下,这几个诸侯王各自之国以后,怎的便如飞鸟入林,自在过头了——”
他顿了一下,发觉自己有些急躁失态,便重新坐直了一点,字斟句酌地说,
“前几日商议定都之事,那个披着羊皮的娄敬还说,周朝时,每逢年节,八百诸侯都要来洛阳纳贡朝贺。
后来,秦不设诸侯王,搞了大一统,全国都是中央直管的郡县,也就没有诸王朝见这回事了。
如今,咱们又设了几个诸侯王国,遍布东方各地,那是不是也得恢复一下周制,让这几个王,时不时地来见我一面啊?”
大家对视一阵,相国萧何轻咳一声,率先发言,
“陛下,我朝目前承袭了秦之上计之制,中央下辖的各县,每年于九月初上计各郡。
各郡综合整理、考核后,再将账簿运到洛阳,上计朝廷,大概耗时两个月。
所以,臣推测,最迟于十月底,各地的上计吏们,也该到洛阳了。这是大汉王朝的第一次上计,届时我们即可摸清其中的规律。”
上计,就是地方官吏每年将垦田数量、治下人口数目、税赋、治安情况等进行统计,并将上计簿逐级层层上报,最终到达中央。
每年秋冬上计,皆是中央和丞相考察地方政绩的大好时机,也是中央摊派赋税的重要依据。
***
“唔。”刘季应了一声,心中明白萧何从上计这个议题切入,看起来答非所问,却在等着他追问,
“那各诸侯国呢?他们的人口、税收账目等情况,以何种方式上报中央?”
萧何飞快地答,
“周朝时,尚无上计之制度,天子分封之下,各诸侯为守土之人,主要以口头汇报的形式报政。
依臣之见,既然郡县需要上计,那诸侯国也一并需遣人来洛阳上计。”
“嗯,是这个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