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 第342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第342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3/4)

目录

《宋史地理志》,宫城后苑有观稼殿和亲蚕宫。

宋初,皇帝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在后苑的观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过程。

《宋史》,大中祥符五年,真宗皇帝在向两江、两淮、两浙推行占城稻的同时,就在后苑玉宸殿等地亲种小香稻、占城稻,揣摩观察。

《宋史后妃上》,“曹后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宋初时宫内农田广布,又以后苑最为集中,司农场景随处可见。

按祖制,宋帝每年都要观稼,宋后则要亲蚕,不过道君皇帝这一朝,除了登基最初几年去过田里,后来再未去过。

但《宋史徽宗本纪四》,记载宣和时平定方腊之祸后,道君皇帝不知作何想法,挽起裤脚,扛着锄头,亲自下田劳作了一番。

但也就止于此,直到靖康时,道君皇帝再未摸过锄头。

由此可见,皇帝金锄头的事情,在宋朝极可能是真的。

至于娘娘烙饼剥葱,虽大抵笑谈,但于宋初,简朴亲民之风盛行,倒也可能有相类之事。

赵柽站在船头,背负双手,想着这些事情,心中不由暗暗叹息,这些东西,哪怕就是收买人心也是好的,但这一朝道君皇帝不重视,甚至最后连做做样子都不肯了。

倘若神宗、哲宗在,是否还会有方腊起事?是否还会有海上之盟?能否抗住女真南下,护住黄河东京?

几代十几代的努力,往往一代就挥霍至尽。

可江山社稷,军国大事没有假设,不行了就是不行了……

这时赵元奴出来,来到近前,礼道:“王爷,观看甚风景?”

赵柽微微一笑:“想着骑鹤下扬州,如何花那十万贯呢。”

赵元奴道:“王爷是去打仗,早知奴家便违命不跟来,免得坏了王爷大事。”

赵柽瞅她一眼,道:“这次不来,下回便不知何年何月,你不想回家看看吗?”

赵元奴低声道:“奴婢的家就在东京,扬州已没了家,只是惦念些小时事物。”

赵柽之前与她闲聊,知她出身扬州城内船户,母娘早亡,后来她爹续弦娶了个屠户家女儿,生了两个儿子后,竟然将她卖掉。

而她那时已有七八岁年纪,自然对这些都记得,隐约也察觉,这件事其实她爹是知道默许的。

宋朝买卖人口乃重罪,但对于贫困而无力抚养卖出子女的家庭,官方便实施赎买的政令,拿钱给赎回来,动用公帑替那些贫困家庭赎回孩子。

赎买这种干预方式,也意味着大宋朝廷默认这种家境贫寒,卖掉自家孩子的不便惩治。

这便让民间将“雇佣”与“买卖”混用起来,自家卖出去的大抵会打着雇佣的名义,不然可能会被官府赎回来,两相尴尬,买方还会找卖家的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