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两派相争,你来我往,东厂的作用!月票)(1/3)
什么鬼?
让大理寺来查?
陛下不和稀泥了?
最为吃惊的是柳党一派的官员。
原本他们还以为,户部右侍郎方平安方大人的结果定然和前面两个一样,陛下会和稀泥。
结果……
让大理寺的来查?
这经得起查吗?
一些柳党核心的官员心中知晓方平安的身份。
对其有所了解,方大人不经查啊!
而杨党一派的官员,则是心中惊喜。
方平安虽然是清流。
但绝非千古清流。
当今大魏,又有几个官员敢说自己是干净的。
就算真的是干净的,没事,可以让他不干净。
宝钞之事如此重要,想法子也得让他不干净。
……
今日朝会,从清晨一直开到响午。
最终在姜灵的要求下,暂且结。
百官退朝。
从皇宫中走了出来。
这一次,晋分三流。
纷纷议论着。
今天朝堂上的事情,可以说是波澜起伏。
随便一个消息,都够平日里,议论数日。
……
京都,秦府。
柳严明出了皇宫之后。
连饭都没有吃。
直奔秦王府。
当然,是走侧门进去的。
避开了耳目。
坐在书房之中,没有等待多久,秦王就匆匆赶来。
一见面,就开口询问:“大白天的过来,如此冒险,柳大人是有什么要事?”
秦王面色凝重,刚刚他还在吃饭,心腹就来汇报,柳严明来访。
刚下早朝,就直接来自己这里?
难不成朝堂之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朝会自己并不会参加,虽说为摄政王,但也只是摄政而已。
自家那侄女才上位几个月,还不能做的那么过份。
“王爷,宝钞之事很不妙。”
柳严明一脸凝重的开口说道。
“说!”
秦王坐下来,出声。
“今日朝堂之上,杨宁举荐了……”
柳严明开始将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一一叙说起来。
足足阐述了半柱香的时间。
书房中。
安静无比。
秦王听完之后,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半响。
柳严明开口了:“秦王,当前局势对我们很不利。”
秦王:“本王爷知道。”
沉默了一下。
“姚广云的出场确实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皇兄留下来的后手。”
秦王沉思片刻,才做出结论。
姚广云在他眼中,一直都是先帝的人。
在改稻为桑的时候,入宫献计。
现在宝钞之事,又开始入朝为官。
“不过不要紧,一个姚广云不可怕,他再怎么厉害,也只有一个人,宝钞之事,只要启动,就是席卷整个大魏的事件,他一个姚广云管不了那么多。”
秦王平淡的说道:“负责人的位置丢了,并不影响大局,关键的还是那么核心位置,必须是我们的人坐上去。”
原本争取宝钞之事的负责人,就是方便安插自己人。
姚广云坐上去,秦王并不在意。
只要不是杨党和李党的人就可以。
“下官觉得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柳严明眉头紧皱的说着。
“你说。”
秦王依旧保持着淡定。
“王爷你看,姚广云是杨宁亲自举荐的,以姚广云之名气,需要用到杨宁去举荐吗?”
柳严明组织了下语言,开始阐述。
“先帝曾许宰相之位,姚广云都不曾入朝为官。如今就算是为了大魏宝钞之事,何须走杨党一派的关系?”
“走陛下的关系岂不是更好?”
秦王听闻,顿时哈哈一笑:“你这早朝上糊涂了啊!柳老。”
“姚广云如此聪慧之人,走谁的关系也不可能走陛下的关系,哪怕是走我们的关系他也不会走陛下的关系。”
“大魏宝钞之事,是皇兄一直想要推行的政策。”
“但筹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到今日才开始有所行动?”
“为什么?”柳严明配合的询问了一句。
“因为大家都看的到宝钞之事的后果!”秦王缓缓的开口道:“大魏宝钞之策就是一场杀鸡取卵的行为,只能够解决当前大魏的问题,并不能长久。”
“而大魏宝钞一旦发行,那么就会席卷大魏各方势力,形成滚滚洪流,直接将大魏榨取个干干净净。”
“人心之贪,非圣人不可避免。”
“大魏宝钞只不过一张废纸,却能换取白银千银,这天下,除了圣人,谁能免俗?”
柳严明一听,顿时一怔。
道理他也明白,只是没有想那么多。
现在听到秦王这么一说,顿时明白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