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留给大魏王朝的时间不多了(3/4)
这三股力量霸占朝野,皇帝的权力,大大被削弱,以至于皇帝成为了最弱小的存在。
仁宗在世的时候还好一点,如今女帝登基,几乎所有人都瞧不起这位皇帝。
潜意识还是觉得,女流之辈,不过朝中还是有一点保皇派,只可惜啊,斗不过别人,全部告老还乡去了。
【皇权微弱】,这是第一个问题。
【三王争权】,这又是第二个问题。
仁宗临终前,特赐三位王爷不同的权力,一位是秦王,拥有摄政权,但必须要得到女帝同意。
一位是燕王,掌控三大军营的兵符,就驻扎在京都附近。
还有一位是宁王,这位王爷不在京都,驻扎在南豫一带,执掌六大军营,十万铁骑,拥有仁宗遗诏。
若京都内乱,可率兵入京,清君侧,除奸佞。
是不是很熟悉?
仁宗的想法太过于美好了,担心自己女儿登基之后,实力薄弱,所以让自家人来保护。
可他死都不会想到,自家人对自家人才是最狠的。
秦王摄政,成为柳严明最大的保护伞,保皇派就是这样被赶走的。
燕王掌兵,在大魏横行霸道,比皇帝还要嚣张百倍。
宁王掌权,在南豫一带,动不动就索要大量金银,三岁孩童都知道他是想要做什么,可朝廷又不能不给。
唯一唯一唯一的好处就是,三王争权,达到了制衡状态,可同样皇帝的威望和权力又被削了一刀。
然后这还不止。
云桂一带的大将军,传闻与楚王朝有勾结,这可是镇守大魏关卡的大将啊。
他要是卖国,大魏王朝将会遇到史无前例的危机,所以朝廷只能不断给好处,甚至都考虑过封王给他,就是希望他能稳定下来。
这些都是权力上的斗争。
自女帝登基之后,国内灾年不断,肃州南平两府大旱,无数百姓背井离乡,成为难民。
因此滋生一大堆玄门教派,打着天命移位,更换帝星的旗号,密谋造反,生灵涂炭。
还有几个问题,许守云就不想多说了。
太后干政、官员贪污、国库空虚、寅吃卯粮,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