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实业巨头 > 16 乙种公函

16 乙种公函(3/3)

目录

“知道,你也看好这个?”陈天福问道,儿子说到这个,自然应该是看好它了。

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对,我想囤一些,不过我就不出面收购了,老爸你认识行业内的人,就替我收购吧,有多少要多少。”

乙种公函换地证,这玩意最早出现在50年代末,当时的香港因为天气原因出现大量暴雨,港府为了长久发展,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土地改造,以保证洪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蓄水,要不然,香港就是一会洪水一会缺水,供水的不稳定,对经济很不好,也影响港府以及英国财团的收入。

但这么大的土地工程需要大量的拆迁,也需要非常多的资金,要知道治水工程本身就很耗钱,港府没有足够的现金,就推出了“乙种公函换地证”。

港府根据拆迁房子的面积按照比例颁发了对应面积的“换地证”,任何人只要持有这本证书,就可以按照比率向政府兑换土地。

“乙种公函换地证书”有着一定的优先权,这是政府当初的承诺,哪怕港府拍卖的土地,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不管其他人开什么价格,港府必须按照当初的合同将地给拥有优先权之人。只不过这种优先的特权,不被大部分人重视。

在当时那个时代,九龙半岛正在嗷嗷待哺准备开发,新界的土地根本就是一文不值,送给地产开发商,人家都未必会看上一眼,当时政府的想法:你们这些拿了换地证的人,只要在规定的可居住地区,就可以兑换对应的面积,反正新界其他地方空处多得是,你们想怎么选都行。

只是地产市场长期看人口,当香港不停的吸收北边来的高素质移民时,对地产的需求就不可能停止,而九龙半岛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因为航空管制的因素,不能建高楼,加上在机场附近发展商业经济,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

于是,有未来眼光的大佬们很早就开始布局了,如李兆基,早在70年代初期,就开始大量收购“乙种公函换地证书”,这是他很早以前就判断了新界是港府必然重点开发的地段。

这种早期的远见,也为后来李兆基的崛起打好了基础,到了90年代,凭借着换地证书,李兆基拿下了大量新界的优质地皮,成本方面低的令人发指,每年从住宅地产都能获得数十亿港元的净利润,后续凭借着这些利润,李兆基建起了香港最高的大厦IFC(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一年的租金不低于香港第一大商场海港城。

同样有眼光的,还有南丰集团的董事长陈庭耀,早在60年代,就开始收购换地证书,凭借着这笔投资,到了21世纪,陈家的家族财富就高达千亿港元。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