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世界上没有后悔药(2/3)
因为不听话的祖大寿,反而让吴氏取代祖氏,成为事实上的辽廿将门新贵。
然而问题是,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庆、万历、天启,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最后在崇祯年间,终于竣工,将昔日一个不起眼的关隘变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天下第一关”由此诞生。
这是一道坚固得足以令任何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绝望的防线,高达十四米的城墙与连绵万里的长城壁垒连为一体,屹立在群山之间,东海之滨,只要守军不气馁,任你有百万雄师也休想啃得动它分毫!
在原来的时空,满洲八旗挟着西伯利亚的寒流,一次次猛扑过来,试图破关而入,然而却连山海关的边都摸不着,直到大明灭亡,这座雄关依然在关宁军手里,最后还是李自成作死,再加上多尔衮以裂土封王为报酬,换取关宁军剃发易帜,这才拿下了这座雄关。
估计当吴三桂点头答应剃发易帜时候,大清的睿亲王肯定打心里松了一口大气,折磨了大清几十年的山海雄关终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真让他打,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呢!
不过如今的历史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关宁军不必再面对大顺军和清军的前后夹击,左右为难了,但他们已经消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然而,高第的对手也换成了已经进化到火器时代的宁海军了,当然,现在的宁海军也取消了宁海军的番号,变成了大明皇家陆军。
可尽管如此,面对雄伟的山海关,即便是强悍绝伦宁海军,不大,是大明的皇家陆军,也不由得有些束手无策。
他们虽然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所打的仗大多是野战,像这种硬碰硬的攻坚战真的很少打,现在又要面对铜墙铁壁一般的山海关,大家心里都没底。
程世死杰率领两个旅四万余人马,也没有啃食山海关,哪怕是宁海军的炮兵指挥官袁世良,在看完山海关的地形之后也骇然惊呼,就算是把宁海军的所有火都调集过来,围半年也很难拿得下这样的要塞!
程世杰自然没有半年的时候在这里耗,他要的是速战速决!所以程世杰撤走了,后来,山海关就被宁海军的第四旅和第四旅各一部,共计四个团的兵力包围。
与其说是包围,不是说是在城下监视着他们,他们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地方也有五六里地,故意留下四个团,就是想让山海关出城,只要他们出城,四个团的宁海军可以把所有山海关士兵打出屎来。
然而问题是,随着入关建奴全军覆没,程世杰控制了整个北直隶、山东全部,以及河南中部和东部,在这个时候,高第再坚持下去,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他害怕程世杰秋后算账,毕竟京城隔三差五就在菜市口砍人,动不动就凌迟,就连高高在上的士大夫,都被程世杰像杀小鸡子一样杀了,更何况是他们这些丘八。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海关的粮食越来越少,虽然说,山海关作为整个宁远防线的后勤基地,存粮不少,可问题是,粮食再多,坐吃山空,再多的粮食也会有吃完的一天。
现在山海关也是人心浮动,高第还想坚持一下,争取一个好结束,毕竟高第与吴襄是亲戚关系,高第的三妹嫁给吴三凤。吴襄的下场让他既恐惧,又愤怒,同时又很迷茫。
吴襄为大明镇守边关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因为一次背叛,被千刀万剐,诛连九族,立有汗马功劳的吴襄尚且如此,何况是他呢?高第找来手下几位参将商议:“吴大人已经被朝廷凌迟处死,几位公子亦已被杀,吴氏血脉已然断绝,朝廷步步紧逼,我们该如何是好?”
副总兵吴忠是吴襄的家丁兵出身,又赐姓吴,吴忠愤然说:“我们为朝廷镇守山海关这么多年,迭经苦战,九死一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朝廷丝毫不念旧情,把我们往死里逼,真叫人心寒!依我看,咱们也别想太多了,死战到底吧,等朝廷打不下山海关了再跟他们谈也不晚!”
“是啊,朝廷根本就没有招降我们的打算,摆出一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姿态,若我们交出军队和武器,还不是任朝廷拿捏?”
“这万万不行!眼下我们还有七八千人马,兵多将广,粮食、武器也很充足,更有山海之险可以依托,完全可以一战,让朝廷知道山海关不是这么好打的!”
“以建奴之悍勇,打了这么多年也没能摸到山海关的墙皮,何况是关内那些软脚虾!不知道他们准备在这里死多少人?十万还是二十万?”
众山海关的将领几乎都是一样的心思,绝不交出手里的军队和权力!这年头,有枪有兵就是草头王,只要有这几千精兵在手,朝廷在动他们之前就得三思而后行,没了军队,他们算什么?
程世杰要弄死他们还不是一句话一事情?还缴枪不杀,有本事你就拿下山海关,你能拿下山海关我马上就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