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鬼才知道是怎么回事(3/4)
无数平民被卷入战火之中,一座座名城在冲腾的火光之下变废墟,大批平民在屠刀之下变成森森白骨,如此惨烈的战事,实属罕见!
现在战场的焦点在于顺天府的东安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廊坊,宁海军向这一地区发动空前猛烈的攻势,而清军也在这里爆发出异乎寻常的勇气和决心,这是一场清军输不起的战争,如果这里失守,北京与河间府的联系就被切断了,好不容易才拿下的北京将变成一座孤城,真到了这一步,清军就彻底败了!
战争说到底,打的还是经济,还是实力。
宁海军第八旅和近卫旅从三河撤退,直到退到了通州,在东安方向的战场上,以关宁军为主力的清军与兵力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宁海军对峙着,决战一触即发。
清军很清楚宁海军的战斗力,尤其是在换装和接受了近代军事训练之后,宁海军军已经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跟这样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军队决战是不理智的。
但是清军没得选,别看宁海军退到了通州城,可是京津一带的形势越来越危急,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尽快击退宁海军军对东安地区的攻势!
而宁海军没有立即攻陷京城清军的防线,其实在程世杰的考虑中,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宁海军全军在换装,也需要训练,可是训练场上的训练再好,远不如在战场上直接以战代练。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让那些投降满清的士绅亲自品尝一下他们自己选的主子,是多么的残忍和混账。
综合起来看,清军已经是颓势尽显,在各个战场都是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当初挟大破明军北伐军团的余威呼啸入关的锐气早已消散殆尽,留下的只是惊恐和迷茫而已。
也许直到现在,皇太极才意识到区区十几万清军,再加上十几万吃里扒外的关宁军,想要吞下整个大明是何等的不现实,他这是在玩火。
可惜为时已晚,现在就算他想收手都不可能了,不用满天下的明军,宁海军是不会放过他的,无法可想之下,他也只能拼命搜罗兵力,在八达岭一线与雷时声军团继续纠缠,在东安方向寸步不让跟宁海军陈大勇部殊死厮杀。
同时向真定府一线派出尽可能多的步骑军,试图打通与山西的联系,勉力支撑,同时接连向山西方向派出信使,希望能够得到多尔衮的回应。
他坚信胜利是属于他的,北直隶太大了,明军没这个能力一口吞下这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在他的指挥下正大量消耗着明军的实力,清军固然筋疲力尽,明军也不好受,只要多尔衮军团能够越过宣府杀入中原,形势立即就会逆转!
只是,多尔衮和他的军团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还不来?
清军迷茫、恐惧,不知所措,而协助清军窃取了这半边江山的大明文臣集团则是肝胆俱裂,他们甚至都不敢去了解战况了,生怕又听到什么坏消息,他们所承受的打击实在太多了!
在shā • rén和诛心这两方面,程世杰选择了诛心。
作为远离战争漩涡辽东,受到战争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发展极好,大量的军需物资消耗在了战场上,从罐头、被褥、鞋袜、包括车辆、武器装备,药品、各种物资都是生产多少消耗多少。
因为这里远离战争,所以想逃避战争的人都纷纷涌向辽东,这些人的到来,又刺激了辽东的消费市场,让辽东的市场更加繁荣。
码头上人山人海,来的都是前来辽东避难的人,当然,船票可不算便宜,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抵达辽东的人,大都是有点身家的人。要不然就是有点技术,辽东对于技术工程是免费提供船票的。对外走的大都是货船,每艘船上装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
辽东的人口更多了,他们大多是从外地迁过来的,属于仍处于白手起家阶段的苦逼一族,淳朴而善良,对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地种的程世杰这个监国摄政王万分感激。
老百姓当然希望那些有能力的、善待百姓的官员能够步步高升,越来越强大,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保护,谋取更多利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