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多杀几个人而已(2/2)
明明看着满桌香气扑鼻的饭菜却不能吃,这让方子东非常难受,好在王承恩道:“子东,你吃吧!”
“干爹先吃!”
“好吧!”
王承恩也知道,方子东是一个懂规矩的,他若是不动筷子,方子东绝对不敢动筷子,就在王承恩刚刚吃完饭,这才放下筷子,孙之澋就让人过来请王承恩。
双方说了半个时辰的屁话,就是不进入主题,孙之澋向王承恩大倒苦水,说什么为了平定关宁军之乱,宁海军付出了多大伤亡这才拿下辽西,现在宁海军为了安置辽西一百多万百姓,又拿出多少粮食之类。
孙之澋也不完全是向王承恩诉苦,还在邀功,努尔干都司和大宁都司,基本上被宁海军拿下来了,现在只是在肃清残敌,最多明年这个时候,大明就可以多出努尔干和大宁都司这两块地盘。
这下王承恩坚持不住了,崇祯皇帝还在危险之中呢,他怎么可能浪费时间。
王承恩直接告诉孙之澋:“宁海军如何才能北上勤王?”
“宁海军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现在程大将军正在点兵,王公公您也知道,去年兰州之战,宁海军骑兵几乎全折在兰州了,现在宁海军可以调集三四千骑兵,北上勤王救驾!”
“三四千骑兵,这……”
王承恩本想说这怎么能行,可是他明白过来,孙之澋这是在向他要好处,王承恩到底不是一个玩政治的料,他将崇祯皇帝的圣旨,直接搬出来。
孙之澋感觉谈判反而没有了意义,因为崇祯皇帝是给敢给,直接封王不说,还晋升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
虽然说,大明的开府仪同三司,只是一个虚衔,可是要问是谁,程世杰要是开府建衙,这可是宁海军上下都想看到的事情,如果有了开府建衙的权利和名义,宁海军也不至于搞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辽东管委会。
他这个辽东政务一把手,放在朝廷至少也算gāo • guāngāo • guān,偏偏只拿一个管委会主任的名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连个官职都没有,有了仪同三司的名义,程世杰就可以广纳贤才,就像曹操当年担任司空,开府下设五曹,二十五司,吏曹(掌官员迁调)、左民(掌人民户籍、税赋)、客曹(掌属国事务以及与东吴蜀汉的外交事务、五兵(掌军官选任与军队训练)。
程世杰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虽然现在这事有人有机构在做,但是不能光明正大,现在宁海军追求的不是偷偷摸摸,而是走向前台,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自由度。
崇祯皇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程世杰在锦州,接受崇祯皇帝圣旨,封王广平王,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
程世杰接过圣旨。
王承恩松了口气,愿意接旨就好,就怕程世杰不接,那才是坏事。
“恭喜王爷,实至名归!”
“本帅北上勤王救驾,尔等准备好粮草!”
程世杰接受圣旨之后,就点了近卫旅的四个骑兵团,一万余骑兵北上勤王,随后,宁海军开始从天津和辽西两个方向向京城开进。
……
漠南盛京,额仁达布散淖尔城,这座临时的清国都城被建奴再次夺回,扼守在此雷时声部麾下溃兵和民夫,近十万人马,除了雷时声部数千人成功突围以外,大部分战死,幸存三万余军民,向皇太极投降。
皇太极对外宣称,崇祯皇帝以及大明北伐大军三十余万人马,全军覆没了,当然,崇祯皇帝和卢象升现在还躲在温泉谷内苟延残喘。在皇太极看来,卢象升所部不足为虑,他们弹尽粮绝,只差最后一口气而已。
事实上,如果仅仅是歼灭了崇祯皇帝所率领的那支大军,满人可能还不至于这么兴奋,毕竟这么多年来,清军战胜明军那是常态,像海州之战和八里湾之战秋之交时的惨败,那才叫意外。
稍稍有经验的人都看得出,崇祯皇帝挑了一个最糟糕的季节轻率的发动了这次远征,身经百战的皇太极和众亲王只要沉着应对,击败明军并非难事。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胜利来得如此辉煌,所缴获的盔甲军械、粮秣布匹、骡马火炮积堆如山,数不胜数,抓获的俘虏更是数都数不过来,这一切不光让旗人,更让蒙古人、汉人看得两眼火热,热血沸腾!
最让人激动的还是,关宁军易帜了,当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旗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定没有跟他们开玩笑之后,欢呼声几乎震塌了盛京的城墙!
就算是白痴也知道关宁军易帜意味着什么,那道阻挡了他们二十多年的关宁防线即将向他们敞开,北直隶能战之兵已经被葬送了,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他们破关而入,席卷华北大平原了!
不管是旗人、蒙古人还是汉人都捶胸顿足,急不可耐地吼着:“入关!入关!灭了大明,这天下就是我们的了!入关!入关!”
而那些甲喇额真更是兴奋若狂,在一次非正式的庆功宴上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手舞足蹈,狂笑着叫:“如今大明气数已尽,就连天子都成了丧家之犬,大明江山就是一颗熟透了的桃子,就等着我们去摘取了!大明国祚已延续了两百六十年,我们大清也该有两三百年的国运吧?”
南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有人都迫不及待了。这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们一战摧毁了大明大败军力,把北京变成了一座无人防守的城市,山海雄关也向他们敞开了,只要他们轻轻一击,这个老迈的王朝便会轰然倒下,然后他们就可以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这等良机,岂能放过!众位旗主混望着早日入关席卷华北,建立不世武功,旗人们则盼着入关之后能够分到大块良田,还有壮美的豪宅、漂亮的女子以及种种精美绝伦的器物,汉人包衣同样盼着入关之后翻身农奴把歌唱,从奴隶变为奴隶主。
不过说到急迫,还真没有谁比得过关宁军和北京城中的文臣集团,他们背叛了大明,已经无法回头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清军早一天入关灭掉大明,他们早一天安心,同时也早一天收获背叛大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只是,皇太极为什么还不入关?
其实皇太极也很着急,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能早日入关,拿下北京,就算不能横扫liù • hé,并吞天下,最不济也要重现契丹与北宋隔着白沟河对峙的格局!
只要能冲出山海关,拿下京津,他的王朝对大明王朝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有北真隶的良田、人口、财物作支撑,最终席卷天下,成就一段传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但是他清醒的意识到,崇祯和卢象升始终是心头大患,入关之前必须先干掉这两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否则这君臣二人一旦回到关内,形势极有可能逆转!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杀掉卢象升,然后俘虏崇祯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不行,两个一起杀掉也可以接受,反正不能留下后患。可是,这两个命也太硬了,十几万大军十面埋伏,围追堵截,还有风雪、火炮。
二三十万明军就这样被埋葬了,他们硬是一次次挣扎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在那些残兵败将的保护之下艰难而坚持的一路向着温泉谷挺进!
在歼灭明军主力之后皇太极就没有再继续追杀,只是撒出大量蒙古骑兵让他们不停地撕咬明军,同时让沿途的清军固守营垒,坚壁清野,尽可能的杀伤明军,就算守不住营垒,也不能给明军留下一粒粮食。
至于清军主力,早早撤回到盛京换装他们缴获的明军装备,养精蓄锐,等待着入关的最佳时机。然而,歼灭明军的捷报不断传来,但卢象升和崇祯的人头却仍然顽固的呆在这两位的脖子上,说不下来就是不下来,着实让皇太极焦躁不已!
更加让皇太极头疼的,佟图赖那边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他最最最担心的,其实程世杰。一旦没有跟程世杰谈妥,那么南下入关,就是自寻死路,就算整个北直隶千万人都支持他,结果还是一样的,最多是让程世杰多杀几个人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