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625章 《南海十三郎》

第625章 《南海十三郎》(2/3)

目录

他原来在燕影厂工作,88年调到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当艺委会副主任。

去了儿影厂没别的好处,就是能分套房子,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次他的《泯灭》入选布老虎丛书,梁晓声本来是没指望拿版税的,他想着能拿到千字150块的稿费就已经很好了,几万块的稿费就能帮助家里解决很大的问题。

可现实情况却让他大吃一惊,他的书在两个月时间就卖了40万册,根据合同约定,超过了15万册的销量,直接变成了版税结算。

虽然版税是三个月一结,他还没有拿到,但国文社在稿酬支付这方面向来守约。

梁晓声在家里跟妻子焦丹算了一下,哪怕只按照前两个月的销量来计算,他也能拿到至少25万稿费。

仅这一笔收入就超过了梁晓声工作这么多年的所有工资和稿费收入的总和,简直就是一夜暴富。

更别说这才只是刚刚开始的两个月而已。

夜深了,大家聊着聊着,有人进入了梦乡,其他人见状也止住了话题,各自睡去。

武汉、金陵、沪上……

西安签售结束之后,众人一路沿着长江南下,然后便是本次全国签售的最后两站地,羊城和鹏城。

到达羊城,这里又有别名花城,这也是《花城》杂志名字的由来。

得知林为民率队来羊城搞签售,《花城》总编温能特意给林为民安排了点活动。

别想歪,就是吃吃饭,看看演出。

因为温能是私人邀请,所以林为民没办法带下属和作家们一起赴约,他们在签售完的当天便去了鹏城。

反正就剩最后一站了,大家轻车熟路,林为民陪不陪都一样。

大家约好了在羊城汇合,林为民便心安理得的享受起了温能的安排。

吃胡建人这种假传统当然是没有的,但食在羊城也是事实。

享受了一天三餐美食,晚上温能请林为民看粤剧。

粤剧源自南戏,以明清时期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诸腔为基础,在清咸丰、道光年间,本地班子在演出中以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地方言,逐渐形成粤剧。

建国后粤剧跟其他的地方剧种一样成立了专门的粤剧团和粤剧剧院,民间基础深厚。

但受限于语言的关系,粤剧流传多局限于两广、香江以及东南亚等粤语地区,反而在内地没什么市场和受众。

今天温能邀请林为民看的剧目是《再世红梅记》,由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创作,改编的是明朝周朝俊的《红梅记》。

“画栏风摆竹横斜,如此人间清月夜。

愁对萧萧庭院,叠叠层台。

黄昏月已上蟾宫,夜来难续桥头梦,飘泊一身,怎分派两重痴爱?

不如彩笔写新篇,也胜无聊怀旧燕,谁负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

边欣赏着台上优美的唱段,温能边给林为民做一些科普。

林为民听到“唐涤生”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转念一想,便想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