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嫌隙和回京(2/3)
所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娱乐方面也需要提升一下。
南池子大街,四进四合院,大门上面的牌匾挂上了许家两个字。
除此之外,还有特等英雄之家的门匾也安排上了。
许多年瞅见特等英雄这几个字,心中不是自豪,反倒是羞耻感。
毕竟他觉得自己不足以当上什么特等英雄,而且吧,这事儿低调一些不是更好么?
跨进家门,已经翻新过的四合院,住起来可就舒服多了。
现如今是二月份的京城,天气还是挺冷的,院子里还有积雪呢。
但是,居然能看到有花儿在绽放。
这些花朵都是坐飞机从港岛运过来京城,提前装饰好的。
许多年有很多钱,他企业名下的管理层家属,在京城这边开了花店。
所以这些花都是下属亲自送过来的,许多年给钱了的。
一码归一码,这事儿要分清楚。
“换了大房子,今年肯定是够住了吧?”
秦淮茹抱着小孙子,笑呵呵地说道。
她怀里的小家伙,看啥都新奇,估计是第一次见着雪,所以大眼睛眨呀眨。
而许梦瑶、许一她们俩,则是满院子跑来跑去。
俩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八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看到厚厚的积雪,当然是坐不住了。
“肯定够住啊!”
小豆包呵呵笑了笑,“对了,爸爸,师祖爷爷还在石庙那边吗?我已经好几个月没见过他了。”
她这么一说,小团子也跟着点头,表示想见师祖爷爷了。
“应该是在石庙那边,放心吧,我们明天去把他接回来城里住。”许多年笑着说道。
自从七六年之后,他师傅跟着回过港岛几次,但后来还是回了京城这边。
伴随着小豆包和小团子的顺利出师,张明德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她们的了。
毕竟两个孩子,跟着他学习了十多年,比之当初他跟着他师傅学习的时间,已经没什么差别了。
至于半路加入学习队伍的风火轮嘛,典型的速成班,同样是令张明德不知道教什么才好。
主要是许多年的六个年龄大的孩子,他们对医学药理学都知道不少。
白豆腐和小不点他们四个小一点的孩子,虽然不如小豆包和小团子那么精通,但药理学这些,经常耳濡目染之下,自愿或被迫学习了不少。
所以,风火轮即便是半路学习的,也是很快就掌握了不少知识。
剩下的就是实践和经验了,这些可不是张明德能在短时间内教得的了。
简单来说,小豆包和小团子是亲传弟子,现在可以说是专家级别的医生了。
而风火轮就是记名弟子,现在嘛只能说是刚毕业的研究生,还需要继续努力。
这就是她们三姐弟的区别。
至于说白豆腐、小不点和敬哥儿他们仨,也是记名弟子,但只能说是本科毕业生。
懂很多药理医学,甚至还会把脉之类的,但只能看一些头疼脑热之类的简单疾病,稍微难一点的病,他们就抓瞎了。
如果是摇人的话,那就是白豆腐她们先找风火轮。
后者不会,再喊小豆包和小团子。
如果小豆包和小团子都不会,那么就只能喊她们师祖爷爷了,至于许多年,他是开挂的,能一样么?
一家人入住四进四合院,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
跟南方那边的房子不同,京城这边的房子,似乎更有归属感一些。
不过,许一却是例外,她明显不是很习惯。
毕竟她是在港岛那边出生长大的,偶尔来京城住一住,可没有在京城这边长住过。
但习惯嘛,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老许和周红梅并没有过来一起住这里,他们老两口住在北河胡同那边。
那套四合院,就留在他们老两口养老用了。
许多年倒是希望他们能住过来,只可惜,他们不乐意。
一来,许多年一家又不是经常住在南池子大街这边,二来老许和周红梅两人明显更加熟悉北河胡同附近的邻居。
何况,现如今,他们老两口,也更喜欢西水村那边,也是常常往南边跑。
至于老大、老三家,只能是节假日的时候,才能聚一聚了。
老大一家,已经完全搬去港岛那边了,比较少回来京城这边。
只因为胡美凤和许大年两人都想躺平,全靠他们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养着了。
当然了,两人也是被规定了,不可以跟外人打麻将,更不允许赌钱。
如果发现一次,那就会被送回京城,再也不允许他们留在港岛了。
这些年来,港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dǔ • bó这个产业链也是愈发繁荣昌盛。
无限电视台经常播放相关节目,谁谁的家庭又支离破碎了。
正是因为有这些节目的存在,所以许晓倩和许晓蔓两姐妹都很怕她们父母会把她们家拖入深渊。
今年春节,许大年一家会晚一点回京城,到时候跟老四家一起回来。
自从许多年有了私人飞机之后,去哪里都方便了很多。
但同时,许千年和娄晓娥也不会常常跟着一起到处游玩了。
毕竟他们两口子也忙碌起来了,还有自己生意要照顾呢。
小梅一家倒是跟着回来了,并且还带上她公公婆婆一起回来,估计今年他们一家人都会在京城过年吧。
转过天,秦淮茹跟小梅她们去颐和园那边游玩的时候,许多年则是去了石庙。
太行山的石庙,跟十多年前相比,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山脚下的家禽养殖小作坊,又重新支棱起来了。
“师祖爷爷,我们来了。”
正在喂鸡的张明德,听到小豆包和小团子的声音,顿时满面笑容地抬起头来。
“你们来了,中午给你们杀鸡!”
看到乐观的师傅,许多年却突然注意到了,他头上的白发,多了好几根。
似乎,大限将至啊。
似乎注意到了许多年的目光,张明德洒然一笑,道: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不能例外.”
几年前,在文津街的保健局那会儿,他就见识过很多领导,就这么百年而去。
不管是功盖千秋的绝世伟人,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民众,谁都无法逃脱大自然的规律。
“不过,倒是你,青出蓝而胜于蓝,你的身体状态、皮肤状态和精神面貌,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张明德笑着说道。
身为中医,他岂能看不出许多年的身体情况?
真的是二十年如一日啊。
只可惜,他可能看不到许多年五十岁的样子了。
毕竟他已经很老了,一百二十多岁了,人生活到这个岁数,已经非常非常不错了。
“没有,师傅,我不如你!”
许多年摇摇头,上前接过他师傅喂鸡的工具,帮忙喂养跟前的小鸡。
他师傅以前应该是不养鸡的,但自从小豆包她们出世之后,他师傅就开始养鸡了。
而石庙这个地方,远离繁华闹市,处在深山老林,养这么些家禽,倒是自由自在。
眨眼间,已经过去整整二十一年了。
光阴如梭,老话说的非常有道理的。
他们几人在鸡舍这边逗留了一会儿,然后才上山,回到石庙。
一顿丰盛的香菇炖鸡过后,许多年他们一行人这才离开石庙。
许多年他师傅走路还是挺稳的,依然没有七八十岁老头的那种困难。
看老爷子的身体状况,他大概率还能再多活几年吧。
当然了,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毕竟到了这个年纪,身体功能已经衰竭到了一定程度。
即便张明德之前再懂得如何保养身体,但毕竟是一百二十多岁的老人了,又如何能支撑多久呢?
三人回了城里的南池子大街,这处大四合院,顿时热闹了不少。
接下来几天,许多年都待在京城,走亲访友。
比如去看望一下以前的一些故人:计春耕、沈勃沈院长等人。
王主任在前几年也从街道办退下来了,退休之后,她老得就更快了。
现如今走路都成麻烦了。
饶是如此,许多年还是邀请计主任和王主任两口子来家里坐一坐。
这些老朋友啊,能多看望一年是一年,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离开。
还有就是秦明辉这个小舅子,也从前线下来了,回到京城这边任职,目前已经转入公安系统。
他们家买的四合院,就在南锣鼓巷那边,离北河胡同不是很远。
秦明光这个老大,也搬来城里了,跟他弟弟秦明辉同住一个院子。
他的大儿子小胖墩,在前几年就已经结婚了,不过目前还在港岛那边,跟着许晓蔓一起唱歌卖艺。
流水一样的时间,飞快逝去。
转眼间,许多年回来京城已经十天了。
这天,文津街的领导终于打来电话,让他过去开个小会。
想要在京城兴建一个机场,那么选址很重要,钱怎么来,也是一个大问题。
会议室里面,许多年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计划书里面已经写得十分清楚了。
他相信领导们肯定可以看得很明白。
一个越来越国际化的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机场建设之外,许多年还会在朝阳门附近,兴建一座超级高楼,作为京城的地标建筑。
“京城它不仅仅只是首都,它更是经济发展的先锋部队”
“作为国家脸面的存在,南大门都已经开始修建现代化高楼了,京城不可以没有排面.”
“而且,苹果手机、九龙仓集团、惠民超市等企业,也会陆续进入内地市场,那么除了南方的总部,京城这边也必须有一个总部才行”
因此,许多年会让九龙仓集团花费五到十年的时间,承建几栋高楼大厦。
尽管京城有天安门广场、故宫等地标建筑,但那毕竟是明清时期的产物了。
现在这个时期,就必须有新时期的建筑嘛。
领导们直接无语:小许同志,你到底还有多少钱?
就感觉许多年的钱,似乎花不完一样,从七六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个计划,而且一个计划比一个计划的投资还要高。
简直太可怕了!
许多年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正计划已经提交上去了,接下来就等领导们的审批结果就可以了。
不管领导们是否同意,许多年都不会失望或者高兴。
反正他尽力就可以了,其他交给天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