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沈宝新的疑惑(3/3)
通过海报或者小卡片这些,就可以看出,港岛的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盈利空间。
只不过,现如今的白领、普通人,消费力都很一般。
所以,许多年并没有急着出那些彩色杂志。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急不来!
这天,北角英皇道,明报总部。
沈宝新看着逐渐停在九点五万份这个销量位置的数据,表情极为难看。
“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其他办法了?”
在他对面坐着的正是金大大。
只是,金大大沉迷于看报纸,而且他看的还是中庸日报。
鹿鼎记这本有点艳文的感觉,尽管有些俗不可耐,但该说不说,效果是真的好。
“查先生,你能不能先别看了?都火烧眉毛了,还有心情呢.”
瞅着眼前的合作伙伴,沈宝新有些生气和无奈地说道。
金大大这才抬起头来,“你想做什么?”
“你手上的中庸日报已经超过四十万份的销量了,你就一点都不着急么?再这么下去,我们明报就要喝西北风了”
明报从五九年成立开始,就历经众多磨难,这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一家拥有极大影响力的报纸。
就像一九六二年,关于“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不顾敏感、大声疾呼,引起了极大轰动。
借着这样的势头,《明报》摇身一变,从一个靠刊登武侠、市井八卦以取悦小市民的小报变成了一份有时代担当,敢于发声、擅于剖解时局的时代大报,受到了上流社会与知识分子的认可与好评。
作为一家有重大影响力的报刊,现如今却陷入了瓶颈期。
不仅销量上面,被中庸日报和新经济日报两家报纸按在地上摩擦,影响力也是慢慢锐减。
要知道,七年前,明报也是以连载、八卦、yàn • zhào等来取悦市民的普通小报。
但七年过去了,为什么同样是这样的小报,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的销量,却吊打明报呢?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嘛!
“什么喝西北风嘛?”
金大大却不以为然,道:
“我最近是在追鹿鼎记这三本,我打算过几天,就重新开一本.”
“我保证,到时候,明报的销量,肯定会重回巅峰的”
沈宝新点点头,表示赞同。
两人商量了一下,沈宝新就派人去干活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这两家报社,凭什么有这么高的销量呢?
转过天早上,他出门上班的时候,特意拐弯去了报社附近的报刊亭。
“老细,今天的报纸有什么新闻啊?”
报刊亭的老板,是一位小眼睛的老头。
不过,眼睛虽小,眼神却犀利,透着一股精明。
“有哇,你看新经济日报,昨天有一支妖股涨得很厉害呢,先生你要是炒股的话,就多关注这份报纸”
小老头顺手拿出摆在最上面的报纸,卖力地给沈宝新推荐道。
后者有点懵,不太理解小老头,为什么如此卖力?
要知道,之前,他也来这家报刊亭买过几次报纸,但却没有见对方如此热情过。
除此之外,他刚才观察了一下,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报纸,赫然就是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
以前,不都是摆成报、星岛晚报、明报、大公报等几家,轮流着来的么?
现在变了?
为什么变了?
迷糊间,沈宝新掏钱买下了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这两份报纸。
临走前,他忍不住开口道:
“老细,我想问一句,为什么你要推荐我买这里两份报纸,而不是买其他报纸呢?”
“你看啊,明报不是大报么?还有星岛晚报这些,为什么你不推荐这些呢?”
小老头呵呵一笑,“因为我要赚钱啊。”
接着,小老头就没有继续跟沈宝新说话了,因为又有其他人来买报纸了。
而小老头则是继续推荐其他人购买那两份报纸。
至于明报、星岛晚报等其他报纸,小老头都不吭声的。
沈宝新看着这一幕,更加迷糊了。
于是站着不动,就在旁边看着。
他今天要是不问清楚,绝对不会离开了。
然而,他等呀等,却一直没有等到机会。
现在这会儿,已经是上班高峰期了。
尽管沈宝新来得早,但这会儿是人最多的时候,甚至,他还看到了好几个明报的下属。
那些下属看到他,就跟老鼠看到猫一样,话都不敢多说,飞快掏钱买了一份新经济日报和一份中庸日报之后,就赶紧跑了。
连自己的下属,都不乐意购买明报,反而购买对家报纸。
这让沈宝新,更加疑惑不解。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又过了好一会儿,小老头终于闲下来了,沈宝新这才逮着机会询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