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回家(3/4)
“喜欢这种人,感觉实在。”
“.”
李昊就这么随意分享,就引得人们纷纷评论着。
回村第二天,李昊走访小学,给‘三好学生’颁奖着,勉励这些孩子。然后走访老年协会,这老年协会就在养老院,养老院是专门请人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而钱都是从李昊建立的养老基金会里面出。
走访老年协会,带着一些米、米粉、油等生活用品,以及红包,红包都并不大,差不多够老人们一两个月生活所需。
做完这些事以后,李昊在当天大摆宴席,宴请众乡亲。
而就在李昊回老家休息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那就是他们村走出去的一个华侨,病逝了!
这位华侨在上世纪80年代便回乡回报家乡,投资建厂,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修建自来水厂,使得他们村有了全镇第一个自来水厂,又修了村里第一条水泥路,翻修了宗祠,建立华侨小学,成立了养老基金和教育基金。
这种回报家乡,单纯的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足足持续到现在,进行了足足四十余年时间。
也是因为这位华侨,他们村的孩子从未出现过辍学,哪怕再普通的家庭、学习成绩再差,都是至少初中毕业。
而李昊他们这一代人,更是从小听这位华侨的事迹长大。
特别是在知道98年,这位华侨损失惨重,依旧持续不断地回报家乡,李昊更是对于这位华侨肃然起敬。
当天村里召开了会议,决定在村里举行哀悼奠祭这位华侨老先生。
李昊更是联系了鹭岛航空,包了一架飞机,前往雅加达。
再加上李昊的私人飞机,总共足足两百人,前往祭拜这位华侨老先生。
以前,李昊还以为,这位华侨老先生依旧是那名闻东南亚的大富豪,而抵达之后,一经了解才知道,98年这位华侨老先生损失惨重,虽然后面再次起家,但是却也不复荣光,还算是富豪,但是已经不是大富豪了。
而华侨老先生的子女,因为从小在南洋长大,早已经不会家乡的语言,也不会汉语,只会英语,他们都是留学美国常青藤大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