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那年十八 239、浓缩的都是精华!(二合一)(3/4)
于是,以点带面,先是苏省的那些学校,然后扩散到其他省市。
这跟之前的下发通知看某某电影不一样,基本都是学校自发的组织,而且也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掏钱,顶多包场有折扣。
一场浩浩荡荡的学生“电影教材”开课了,甚至有的学校在电影开始前,老师还组织学生在影厅里集体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整齐又嘹亮的背诵声,传得很远,也让那些影院感慨不已。
“这部电影真好。”
“是啊,不仅有票房,还有意义……虽然我儿子才上小学,但我也想带他去看了,提前陶冶一下。”
“你说以前那些电影,这么拍不就行了吗?”
“据说这部电影投资不小,你看那特效,太逼真,也太大气了。”
“这倒也是,不过……我们真该感谢陆恒,不仅仅是我们影院,整个电影行业都该感谢他。”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对陆恒这部《赤壁》,确实是好评不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影很干净,没有那些情情爱爱或者少儿不宜的画面,就像之前那人说的,小学生看也不担心什么。
对电影的夸赞,慢慢也转到陆恒的身上,就连很多78级的大导都说,年青一代有陆恒这样的导演和制作人,华夏未来的电影有更大的可能,也有更大的空间了。
而其实,单就情爱或者床戏来说,陆恒真没想那么多,也没想那么高尚——就是单纯觉得,这样一部战争大片,关注点就是主线,是剧情推进,可以有周瑜跟小乔的互动,但只是起到一个铺垫和衬托的作用,跟炒菜的葱姜蒜差不多,调节一下紧张的氛围,舒缓一下观众的情绪,为下一次更大的场面做缓冲。
但无心插柳的设计,现在成了对他的好评,认为是他的刻意为之,让影片干净利落,好好讲故事。
情节跟着史实走,节奏一波接一波的这种设计,详略得当,既刻画了曹操的大局观,又有他的局限性,周瑜、诸葛亮这些人的表演、设计,既来源于《三国演义》,又有些出入,但观众并不觉得出格,因为还在那个范畴里面。
后来的采访时,陆恒说道:“《三国演义》把主角视线立在刘备上面,因为当时觉得他是正统,而无论曹魏,还是东吴,对于主角来说都是对手,只不过暂时孙刘联合,所以带着这样的视角,就把周瑜写成小气量的人,最后还被诸葛亮气死。”
“但想想就不可能,如果他气量小,不可能得到东吴上下敬服,也不可能答应联合刘备,要知道赤壁之战抗曹的主力还是东吴,刘备那边只有一万人,另外一万是刘表长子刘琦的兵马,更何况,小气量的人,怎么能完成赤壁之战这样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以少胜多之战。”
“写《念奴娇》的苏轼是宋朝,而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是元末明初,晚了几百年,不可能比苏轼更了解,要是气量小,苏轼也写不出那么豪迈大气的夸赞之词。”
在陆恒采访后,因为《赤壁》掀起的三国热,不仅电影院火了,很多影院起死回生,书店里买《三国演义》甚至《三国志》的也越来越多了,跟着这个热度,电视台也邀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学者来解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