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向你们的皇帝进攻(2/4)
而且石周曷阿宣虽然有点能力,但坏毛病一大堆。
虽说作为嫡子担得起信任,能够放心让他单独带兵,可就怕他一时间得意忘形,顺手带着大军打猎去了。
因而,让大贺楚材看管一二,多少也能约束一番。
石周曷阿虎对石周曷部的未来,多少也有了些希望。
等自己年事已高后,让石周曷阿宣继位,虽然能力不如自己,但有大贺楚材从旁辅佐。
应当也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两人很快离去,各自准备。
石周曷阿虎孤身立在殿中,显得有几分冷清。
他忽而拿出来了一个竹筒。
这应该是刘宾的遗物了。
当初刘宾就是在殿中,定下了以蝗灾抗汉的计谋。
竹筒摇出了一个小吉出来,足有四成把握。
只是随后刘宾就被他逼着,和石周曷阿邃一同去往荆北。
而后被澡盆子打得,兵败身死。
“刘宾啊刘宾”
石周曷阿虎一阵唏嘘,像是回忆起了从前。
虽然他对刘宾,多少有那么一些不信任,但这也是难免的。
他这个汗王,是弑父上位,甚至对自己的亲儿子都不会完全信任,又何况是刘宾这么一个外臣。
不过再怎么不信任,两人的感情,也是真的,不然刘宾也不会以汉人出身,做到在石周曷部中,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他也下意识的摇起了竹筒。
当啷——
一个竹片掉了出来。
“这是.小吉吧?”
石周曷阿虎捡起竹片,面色有些黑。
“小吉.四成。”
虽然他刚才反驳了大贺楚材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但有些事情,还真就不是人事能够完全顾及到的,必须得看几分老天爷的脸色。
“不对,之前刘宾占的四成,失败了,那这次的四成,肯定会成功。”
石周曷阿虎一向不信这玩意儿,但今天也不知怎么的,竟还自己宽慰起了自己。
——
汝南郡,西平县。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年头弄个军训,居然这么难。
刘恪接手种轩,开始训练归义军将士的第一天,就差点把自己给气到了。
得亏是最初张议平练了一阵,种轩又练了一阵,还有通过守城,获得了不少实战经验。
不然这群家伙,绝对上下左右都分不清,连军令都听不明白!
现在勉强算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的程度,上升到了小学生外出郊游的地步。
能听懂指挥,有一定组织纪律,但不多。
没亲自练过兵,刘恪的办法也不多。
就在校场地上挨个画圈,告诉每个归义军的将士,应该往哪儿站,怎么走。
再然后.太阳底下晒着吧!
刘恪也不是全靠开挂的,偶尔也能用一用上辈子的先知先觉。
这就是站军姿,锻炼意志力,还有让将士们认清自己所站的位置。
刘恪觉得,这是很适合归义军将士的方法,毕竟他之前就考虑过,归义军唯一值得称道的,就只有意志力。
当然得在这个方向,进一步挖掘。
至于坚持不住的.
那就真回家种田吧。
只是站着,就让好些人回家种田了,军中偶有一些不满的声音。
不过种轩略微能看明白皇帝的意图。
守城的话,其实是不需要这么练的,这种训练,显然是准备着往城外打,突破东胡大军的封锁。
种轩也理解。
毕竟守住西平县,没有太大意义。
总会有一天,要等着荆州的援军过来,双方凿穿出一条路来。
虽说有点严格,每天都得站着,但现在是秋冬之际,天气还成,将士们都能撑住。
而且说实在话,普通的操练,对这些归义军士卒,已经没啥效果了。
操练操练,操是指掌握兵刃,熟悉兵刃性能,锻炼杀敌技巧。
练就是锻炼体力,训练阵势。
指望这些归义军士卒,靠着普通的操练,更进一步,是不可能了。
按种轩的估计,不再死上一半的人,练不成强军。
皇帝这么另辟蹊径的练兵,倒也说不准有些奇效。
这么训练了大概十天左右,刘恪却又开始出幺蛾子了。
站了十天的军姿,每个人该站的位置已经记住了,基本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也有了。
曲长、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也熟悉了队伍里的每个人。
乃至于臧礼带来的那些东胡降卒,也融入了进去。
但也仅此而已了。
等到种轩试图演练军阵的时候,还是不行。
成行成列可以,成阵势,不行。
甚至刘恪以自己掌握的“八门金锁阵”来布阵,也成不了。
归义军将士的素质太差了,只短短训练一阵,根本没用。
“廉老将军真是辛苦了”
刘恪也不得不感慨一二。
忽然能体会到,一直守在琼州,为大汉训练新兵,不断补员的廉汉升,到底每天在面对一堆什么玩意儿。
“陛下,虽说练不成,但也不能就此放弃,若能成型成阵,也算是可战之兵,就算再野外遭遇东胡大军,也有一战之力。”
“而且这军姿和队列训练,着实有些枯燥了,将士们可能撑不住。”
种轩说的很隐晦,他觉得这种基础训练,练得差不多就完事儿。
而且站军姿和队列训练,着实太过单调。
他跟着练都快崩溃了,何况是本就没经历过正规训练的归义军将士?
那可基本全是农人出身,还有许多平日里就耐不住性子的游侠儿!
刘恪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归义军就这么点长处的,要是不能在长处继续挖掘一二,还打什么?
于是乎,他与种轩解释道:
“这些训练看似单调枯燥,甚至表面上看来,都没什么意义。”
“但其实已经是在训练军阵的基础,等到习以为常之后,你再来训练军阵,事半功倍。”
“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练不好,又怎么能撑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过于简单的事情,太单调枯燥,十数日便能练个七七八八,将士们会不太乐意继续练。”
“可打仗就是这么一回事,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乐意的事儿呢?”
“能安稳的过日子,能像以往一样在地里劳作自给自足,他们怎么会愿意上阵杀敌,起兵反东胡?”
“现在既然已经投军起事,那就得撑住,就得有足够坚定的信念,这些基础训练虽然枯燥乏味,但他们就必须要做。”
“此外,这种简单枯燥的队列训练,还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战斗作风,总之,大有裨益!”
刘恪就是一通瞎说,反正【演说家】天命在手,可劲儿忽悠就是。
也不管他练兵的方式对不对,反正他只是在打基础,练兵挂还没开呢!
种轩真被忽悠住了,捏着下巴,陷入沉思之中。
似乎真有一番道理?
刘恪打断了种轩的沉思,你没挂的,可别跟李景绩一样乱学啊!
“种卿你去巡些木料,做成短弓。”
种轩回过神来,领命道:
“是。”
“只是仓促之间,数量可能不多。”
“尤其是箭矢,城中缺铁,箭头不足数。”
他明白皇帝的意思,守城战中,最常用的就是弓。
射术是必要技能,如果归义军将士们都能有一把弓在手,守起城来,也容易的多。
虽说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跟着皇帝痛打落水狗。
但如果有了足数的弓箭,有了远程杀伤手段,一定能打死更多落水狗。
刘恪摇了摇头,道:
“不必,什么阴干、熏制,通通省去。”
“只做个粗略的形状便可,弓弦也不必用兽筋,随便弄根麻绳拴上,用柳条细枝凑合也行。”
“箭矢也不用特意准备,根本用不上。”
种轩听得一脸懵逼。
什么玩意儿?
弓身不做阴干,不专门挑选适合的木料?
弓弦直接拿麻绳、柳条凑合?
箭矢都不要?
这踏马能干什么啊?
让将士们拿着尝尝味儿,体会一下弓箭手是什么感觉?
种轩一阵云里雾里,不过皇帝执意如此,他还是下去准备了。
半月之后,种轩就带着弓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