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1/2)
朱由检在位期间,干旱时间长达七年,而受灾范围由南到北特别广,史称“崇祯大旱”。
极端气候不是始于崇祯年间。
如今回头看,气候变冷始于元朝中后期,史称明清小冰河时期。
长期寒冷潮不单单发生在中国,全球都进入小冰河时期。
十七世纪,凛冬已至,全球各地又都发生了什么呢?
下集,我们在《植物考古之让明朝见识小冰河时代的威力》中再一探究竟。
就这样,咕咕先吃饭去了。祝大家也吃得愉快。】
水镜前。
嬴政与朱元璋显然是没法好好吃饭了,都被扎心了。
尤其是朱元璋,那种想吐血的感觉又来了。
咋回事?自从看了水镜,这都成习惯性吐血了。总不能吐吐更健康吧?
作者有话说:
文中气候数据参考:《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葛全胜等,2011年出版。
1972年,竺可桢先生开历史气候研究之先河。
到了21世纪,葛全胜等人在整体上突破了竺可桢先生的温度曲线,在此书中列出了更多的数据,得出了分辨率更高且更为精确的结果。
1竺可桢在1972年根据历史文献推演的气候变化规律时,认为中国没有存在与欧洲对应的中世纪暖期。
九十年代以来,满志敏等人从文献证明10世纪-13世纪,中国存在暖期,与欧洲中世纪暖期对应。
后来,越来越多的古气候考古证明中国宋到元中期的暖期存在。它与欧洲中世纪暖期的区别在于温暖程度与起止时间不同。
第41章第四十一章
◎。◎
不论气候曲线带来何等冲击,令人意识到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何其渺小,但都不会因此颓唐消沉。
即便有些天意已注定,但仍能拼尽全力去更改。
《易经》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朱元璋不信无法摆脱历史的宿命。如果信命,他还是一穷二白的和尚,不会创建大明。
如今获知大明处在小冰河期,更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去推进改革。
继续认真水镜,一来评论区总能给人启发,二来也想知道上传书籍活动的奖励结果如何。
『评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