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2/2)
水镜前,嬴政脸色已如黑炭。
这算哪门子好消息。现在朕没死!朕都知道了,蠢人竟是朕自己!
哪怕召见卢生等方士尚
未发生,可对史书上的始皇帝所经历一切,他可以完全感同身受。
如果没有出现水镜,那些就是自己必定会做的事。求的是长生,却亲手毒杀了自己,太讽刺了。
就听咕咕继续:
【诛杀没用的方士,发生在始皇三十五年。现在让我们尽可能推测秦始皇彼时的身心状态。
服丹药多年,身体慢慢垮了。长生求不到,心情越来越糟。心情越糟会影响健康状况变得越差,身体不复年轻而急求仙药不得,心情更差。
死循环可不就来了。
正在这种时候,始皇三十六年,三大异象出现。
当时,从皇帝到黔首都相信天象与吉凶相关,而天空中出现了杀伤力最强的“荧惑守心”。
从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汉代的天文占星著作。其中记录了不少秦朝事,比如从嬴政登基到汉文帝三年的土木金三星位置。
它提到的荧惑守心时,如此说明:“(火)与心星遇,则缟素麻衣,在其南、在其北,皆为死亡。”
对于“荧惑守心”的解读,这些话概括起来就一个字「死」。
非要多几个字就是「超凶。天下或有战乱起,死人死一片,或是皇帝本人死了。」
为什么会如此解读呢?
这就要从古人对“荧惑”与“心”的不同看法说起。
荧惑,《吕氏春秋》对其释义,是“荧荧火光,离离乱惑”。
这颗星看起来似一团火焰赤红,而它的运行轨迹时正时逆,飘忽不定。
人们掌握不了它的轨迹,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外加看到它血红的颜色会联系到血流成河,对这颗星也就喜欢不起来,随之给了它许多负面的意象。
以貌取人是通病,以貌取星亦然。
《史记》称“荧惑星”是“残、贼、疾、丧、饥、兵”的凶相。《荆州占》称:“其行无常,司无道之国”。3
相对而言,「荧惑守心」中的“心”,在古人眼中的形象就大不相同了。
这里的“心”,指是心宿二。
此前提到天上二十八星宿分属东西南北四象。
心宿二,在东方苍龙的第五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