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节目的邀请(2/3)
“俗话说,看玉要看沁,不看沁的都是外行。老师您看这我这玉上面的沁色,都透到骨子里去了。”
“这明显不是现代仿能仿出来的。”
宝友的话,让张扬庆幸不已。
还好当初线下活动的时候,向白老师请教了一下沁色的问题,不然就成宝友口中的外行了。
作为“内行”,张扬看沁色还真看出点门道来。
“宝友,你觉不觉这上面的沁色有点怪啊。”
“黑色的是水银沁,这个没问题啊,汉代的话肯定是出土的陪葬品,被尸体里防腐的水银沁进去很正常。”
“但是你这个黑色水银沁里面,怎么会有更深的一层黄色的土沁呢?”
“这个我也发现了。”宝友早有准备,一点儿不慌,“说明这件东西,可能是二次出土的。”
“最开始是汉代的,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被盗墓贼挖出来,所以有土沁。然后又被第二任主人带进了墓里,所以有水银沁。”
“再后来又被挖出来,到了我手上。老师你看,我都快盘出包浆来了。”
【为了遇见你,我一路颠沛流离】
【什么人石恋剧情】
【编出这么个故事真是难为宝友了】
【国宝帮不去写,真是浪费了个人才】
“难为你了,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想出这么复杂的故事。”
张扬还是很佩服宝友的,起码他没有抛开事实不谈。
“不过这件东西,人工做旧的痕迹比较明显。”
“有一段时间,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这种汉代辟邪的古玉非常流行,当时有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
“你刚才说自己收藏了十几年,我完全相信,但还不够。”
“什么不够?”宝友好奇的问道。
“时间不够啊,再收藏个几百年,也值钱的。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明清仿汉的古玉,就是当时做旧的工艺品。”
“老师你确定吗?这是我在拍卖会上拍的,他们说假的包退。”
宝友还是没绷住,说出了东西真实的来源。
他说的那些话,也是当时拍卖师和卖家说的,他只是背下来,复述了一遍。
“你给我看的这件东西,确实是后仿的。”
张扬怕宝友下套,指向性很清楚。
就事论事,拍卖会先不谈。
“那就行了,我找他们的麻烦去。”
宝友谢了张扬一声,好像真是在拍卖会上,上了别人的当。
“应该不是在我办的拍卖会上买的吧?”张扬多问了一句。
虽然不像,但关心下总没错。
“不是,老师您的活动啥时候来汉东啊,我肯定去捧场的。”
“这件是18年的时候,我在盛海永兴拍卖行的古玉专场上买的,卖家跟我说,他收藏了好几十年。”
“估计是做出来才好几十天,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嘛。”张扬看着古玉“2018年”的生产时间安慰道。
几年前的永兴拍卖公司?
张扬回忆了一下,那会儿自己的合作伙伴好像还没有现在的规模,不排除挣了些昧良心的钱。
现在生意做大了,只要宝友有证据,他们应该是不会赖的,因为不缺这几个钱。
……
接下来的几位宝友,好像商量好了一样,都说自己是回老家过年了,想请张扬看看家里有没有值钱的东西。
谁不想过年的时候发笔横财啊。
有的拿出了家里奶奶的嫁妆,说自己奶奶家以前是地主,结果一看,全是些不值钱的近代工艺品。
有的拿出了爷爷收藏了几十年的银元,张扬一看,嚯,都是最近几年新造的合金银元,还没门口那条老黄狗的年纪大呢。
但最贪心的还是一位叫【我不叫喂】的妹子,她刚连上麦的时候,直接站在一个老房子门前。
整的好像要鉴定整个房子似的。
“老师,我老家这个门枕,你看值钱吗?”
“青石的,不值钱。这一对门枕的年纪,也就比你大二十岁左右吧。”
“才三十八年吗?不对吧,我爸爸说他小时候就有了,起码四十年。”
宝友的话,让张扬忍不住回忆了一下,刚连麦时候宝友的模样。
你也刚满十八岁?
哦,忘了这是互联网,张扬知道是自己唐突了。
他赶紧解释说:“应该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东西。”
【所以这姑娘是八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