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我应了一女子,要纳她过府(2/4)
赵时怎可能看得上他?
当然,
赵时看不上的,不仅仅是贾昌朝,或者说,纵观整个南北宋,赵时就看得上的就三个人,范仲淹,包拯,岳飞,然后……
没了。
所以,贾昌朝还真不用不高兴,赵时虽然承认自己不论是处理政事的能力,还是朝堂争斗的经验,文彦博,富弼,刘沆,韩琦,张方平等人,他是一个都比不上,但是,嘿,他就是一个都瞧不上。
除了范仲淹,
从仁宗登基到现在,朝堂衮衮诸公,无论后世粉饰的多么伟光正,无论有能力还是没能力,那一个不是私心大于公心,小团体利益至上的政客?
当然,
这只是赵时自己,此时此刻的看法,既不会强加于人,也不会盖棺定论,真实的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子,赵时还需要更细致的观察,甚至是一块做过事之后才能判断,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赵祯把狄青官复原职这件事交给赵时做的原因。
狄青就是个搅屎棍,
他其实,即使真的官复原职,也对文臣,尤其是对顶级的文臣来说影响不大,但是,他就是碍眼,就是恶心,就是赵时只要一碰,那无论是顶级文臣,还是中下层的文臣,都会不得不跑到赵时面前露一面,让赵时能最快,最全,最省事的认一遍人,这或许就是赵祯的目的。
赵祯不觉得赵时能成功,但是,赵时经此一件事后,却肯定能认清楚朝堂诸公,能为下一步自己能把他绑在身边,一点点的教他怎么当一个皇帝,提供便利。
只是,
赵时不甘心,
他想试一试。
如何试,分化文臣,如何分化?
先说好,
赵时答应狄荇凡的请求绝不仅仅是为了这个冷冰冰的目的,但是,他答应狄荇凡的请求却确确实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那就是,它的确会让很大一部分文臣认为……赵时帮助狄青,不再是什么偏爱武将,不再是什么准备重武轻文,
这很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