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4)
在县城有很大的话语权。
赵亭松是县里的名人,知道他要回村,黄书记还安排了自己的秘书跟着一起,不过被赵亭松拒绝了。
他经常回来,要是每次都搞得这么兴师动众,也太折腾了。
虽说他现在办了厂,但他的心思跟以前没什么差别,他不觉得自己是多了不得人,也不希望被人过多的关注。
如果不是必须,这些应酬的事他是不想干的。
林砚池知道他的脾气,主动跟黄书记寒暄两句,几个人就开车往村里去。
这几年,向阳公社的变化很大。
赵亭松在外头挣了钱,也没忘了自己的家乡,他和林砚池出钱在公社办了学校,小学和初中都有。
对于那些家里穷,又想上学的学生,他们还以工厂的名义进行捐助。
村里的孩子都有了上学的机会,不像老一辈的,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县里把路也重修了一遍,现在的路况好得不行,原本到村里得两三个小时,修了路后,只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
林砚池摇下车窗,看着起伏绵延的绿色群山,还有田里正在抽穗的稻子,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宁静。
村落渐渐映入眼帘,林岗村的人这几年靠着种植药材和村里的厂子,陆陆续续都建起了新房。
一座座的红砖瓦房排在一起,看起来整洁又气派。
村口上站满了眺望的人群,打头的那个是村里的队长刘建民。
赵保国给他打了电话,知道赵亭松他们要回来,刘建民一大早就带着人在这等着了。
看着远远驶来的轿车,一群人都开始挥手。
林砚池勾着唇笑了笑,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下了车又少不得一阵寒暄,看着村里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林砚池和赵亭松心里也很高兴。
在自己日子过得好的同时,还把村里人的生活也改善,他们两人都很骄傲。
赵保国和沈红英放假的时候会带着几个孩子回来小住,家里的房子早就重新修建,也是红砖瓦房,不过建了两层,还围了个院子。
沈得贵没事就会过来打扫,家里边干干净净的一点也不乱。
知青聚会定在了明天,隔天一早,就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
段宜芳毕业后进了一家外企当翻译,没了卢志强的骚扰,她跟崔浩又重归于好,毕业后就结婚生了个闺女,这么多年了,还是那么漂亮,看来婚后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赵志远没考上大学,改革开放后他和老婆在城里开了一家饭馆,生意很是红火。
就是人也跟着发福,以前挺帅一小伙子,现在看到他林砚池都不敢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