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3/4)
就冲着两人进来这表现,这策划书就不像是另一位写的。
他笑起来的时候,少了几分严肃,林砚池心里的紧张感慢慢消失,主动开口:“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蚊香厂的研发人员林砚池,这位是蚊香厂的负责人赵亭松。”
赵亭松跟着打招呼:“陆市长好。”
陆宜年点了点头,这俩人他都早有耳闻,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场合下见面。
他拿着策划书,指着上面的内容问林砚池:“你在上面说你们的厂子比别人更有优势,还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能不能具体分析分析,所谓的优势和影响到底是什么?”
策划书是林砚池花了一晚上写的,肯定没有那么详细,而且很多地方突然都故意略过,就是希望能得到面谈的机会。
为了方便大家查看,赵亭松之前就把策划书誊抄了几份,这会儿他们三个人手里都有一份。
陆市长开口询问,林砚池就逐条解释。
“我们是第一家推出足浴包的厂子,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草药包在北城的销售量达到了一万盒,这证明我们的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拥有强大的市场。我们生产材料选用的都是上好的中草药,产品效果好,这点很多专业人士都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他的说法陆宜年也承认,他们这个所谓的草药包,去年冬天的时候在城里小火了一把,家里人赶时髦,给他也带回来几盒,用了之后人确实舒服了很多。
林砚池观察着他的脸色,见他认真在听,继续道:“至于影响,那就比较多了,除了我上面说的,厂子可以为返城的知青提供工作岗位,增加城市税收,还能推动改革。”
陆宜年被他这几个字惊到了:“推动改革?”
林砚池点头:“对。”
这可不是他在说大话,去年十二月的时候开放了市场,做小本生意的不少,但是像他们这样办厂的,屈指可数。
新政策出来,大家都在观望,就盼着有人当出头鸟,试探一下上面的反应。
投机倒把的罪名还没取消,万一他们办了工厂,被说是和国营单位的人抢生意,上头派人把他们抓起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自古改革都需要有人出来当先行者,林砚池和赵亭松主动站出来,一边为大家探路,一边当改革的先驱,帮助上头稳定计划方针,推动改革的发展,说起来还真是件两全其美的事。
“等我们的厂子办起来,别人看我们成功了,就会有样学样,这样政策的推动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到时候市场上卖草药包和蚊香的肯定不止我们一家,形成市场竞争后,就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场面,开办的厂子越多,雇佣的工人就会越多,这样一来,工作岗位不够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陆宜年对他的话表示赞同:“你说得很对,现在改革初期,政府对私人办厂的事管制并不严格,你们可以放手去干。”
夸夸而谈的林砚池突然哑火,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倒是想放手去干,这不是没钱买地才来寻求政府的帮助吗?”
陆宜年有些哭笑不得,他就说嘛,想办厂自己办就行了,这俩孩子干嘛非要闹到政府来,敢情是这么回事。
他将策划书放在桌子上,取下眼镜擦了擦上面的灰,良久才开口:“这事不好办。”
林砚池叹气:“要是好办,我们也不用求爹爹告奶奶,闹到您这来了。”
陆宜年这种地位的人,心思很难揣摩,林砚池心里打鼓,他把自己的底牌毫无保留的晾了出来,在陆宜年面前,他们是很被动的。
果然,陆宜年戴上眼镜后又道:“你要知道,比起你们,我有更好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