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4)
赵保国叹了气:“他舅舅那边等着呢,都已经决定要去了,就别磨蹭了。”
林砚池附和道:“也对,早去早回。”
第二天,天还没亮,家里的男人就把赵亭松送去了县城,林砚池也跟着一起的。
沈得贵安排得很妥当,赵亭松不用坐火车,直接跟着城里的运输队出发就能到他那去。
走的时候,赵亭松给了赵保国和赵春风一个拥抱,这样他抱林砚池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多想什么。
赵保国和赵春风一人给了他一句叮嘱,轮到林砚池时,千言万语聚到嘴边,唯有一句:“一路平安,我等你回来。”
赵亭松不敢抱太久,狠心将人松开,就头也不回爬上了车。
林砚池站着没动,双手却用力握成拳,指甲都要嵌进掌心了。
平日内敛的赵保国看着车出发后,跟着车跑了好一阵,一直冲着赵亭松挥手。
“到了那好好听你舅舅的话,别在外面惹祸,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回来。”
两条腿哪能跑过四个轮子,等到车子终于没影了后,他才停了下来,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提不起劲来。
他是家里的一家之主,是家里唯一不能表现出脆弱的男人,任何时候都要游刃有余。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村支书,而是一个为远行的孩子担忧的普通父亲。
赵保国这样让林砚池有些于心不忍,他安慰道:“小满哥一定会平安回来的,支书您放宽心。”
赵保国搓了搓脸,道:“让你看笑话了。没事,走吧,回去了。”
嘴上说着没事,他这心里担心得不行,天天就盼着赵亭松到那之后能写信给家里报平安。
这时候通讯极其不便,赵亭松和沈得贵汇合没两天,就给家里写了信,这信辗转大半个月才到了赵保国手中。
赵亭松在信里事无巨细,把自己遇到的事情都告诉了他们,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结尾的时候还说了句很想他们。
儿行千里母担忧,知道赵亭松一切安好,沈红英还是忍不住红了眼。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叫她如何不挂念赵亭松。
同一封信里还有一篇是写给林砚池的,内容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一切平安,等我回来。”
竟是将他临别时的赠言一句不变的还了回来。
沈红英埋怨道:“这孩子也不知道多写几句,难为你这么关心他。”
林砚池笑着把信收好,玩笑道:“他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就不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