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2)
林砚池是个特别服从安排的人,赵保国让他给人处理伤口,他当然不会违抗他的命令。
他把自己当成一块砖,哪里需要他就把自己往哪里搬。
他不是个主动逃避劳动的人,哪怕当了赤脚医生之后,他也没有耍心眼偷懒。
同样是知青,一次两次大家可能不会说什么,但若是他长久以来都比较清闲,也难保那些知青心中不会产生什么想法。
他们不是针对林砚池,但是人心就是这样,他当了赤脚医生之后,每天坐诊就能挣钱拿工分,这让不少知青都很嫉妒,所以林砚池出了什么事,他们都带着看热闹的态度,不会去维护他。
经过这事后,他们的思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在村里人和领导干部们眼中,他们知青点是一个大集体,一个人犯错,抹黑的是他们整个知青团体。
向来对知青没好脸色的老乡们,也只有在看到林砚池的时候,才会说几句他们的好话。
也是这时候,他们才明白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道理。
他们给村里人的印象已经够糟了,要还不做点什么弥补,以后他们在村里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回城的事遥遥无期,若是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被针对排挤的环境,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呢。
现在,他们知青点里出现了这样林砚池这样一个正面的代表,他们所有人都应该义无反顾的去维护他。
因为有他的存在,村里人才不会觉得他们知青一无是处。
这次抢收过程虽然险象环生,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好在大家齐心协力,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抢收的工作。
林岗村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比起前两年产量有所提升,这让赵保国一扫往日的不快,走在路上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讨论去县城交公粮的事,这事往年都是交给赵春风兄弟俩去办的。
他们村的路不好,货车是到不了的,只能人力把粮食拉到公社,再装到车子里拉去县城。
赵春风兄弟俩还得跟去县粮库,他有文化人圆滑,适合跟粮库的人打交道。
至于赵亭松,他不像赵春风那样能言善辩,但他有力气,可以帮着卸货。
交公粮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有赵亭松这么大个块头在,若是谁想为难也得掂量着点。
赵保国例行交代了几句,就那几句话翻来覆去,赵亭松都会背了。
他在村里干活是一把好手,这几天可把他累坏了,赵保国还说着话,他靠着墙壁,头像小鸡啄米似的一点一点的打瞌睡。
这时候,赵春风突然问了句:“要不要叫林知青跟着一起去?”
一家人都齐刷刷地看着他,沈红英道:“这种下苦力的事,叫他去干什么。”
赵春风挠挠头道:“我也只是随口一问……”
“去,他去。”听到林砚池的名字,赵亭松打了个激灵,瞌睡虫跑得无影无踪,激动地打断了赵春风的话。
赵保国给了他一巴掌:“都没问人家呢,你知道他要跟着去?”
赵亭松傻傻地笑:“我知道,他肯定去。”
赵保国别过头,不想看他那傻样。
沈红英道:“砚池下乡这么久,好像还没进过城呢,带他一起去看看也行。”
谢金枝默了默,林知青是从大城市来的,见的世面比她们多了去了,对他来说,县城就巴掌那么大个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让林知青跟着去,还不如让她去,像她们这样的乡下妇人,一年都不一定能进一回城。
她不好意思开口说,她也想跟着去看看。
沈红英像是看穿了她的想法:“金枝也跟着一起去,带一块钱上,缺点啥自己买。”
谢金枝双眼发光,甜甜道:“好嘞,谢谢妈!”
媳妇能跟着一起去,赵春风也开心,不过他比较理智,不像赵亭松事情还没定下来就跟二傻子似的开心。
他道:“小满啊,你还是去问问林知青吧,万一人家不愿意跟着去呢?”
赵亭松站起身,撒腿就跑:“我现在就去问他。”
这个时间点,不知道林砚池有没有回宿舍,赵亭松想着先去卫生所碰碰运气。
他的运气还算不错,王永年已经早早回家了,林砚池却不辞辛苦,这么晚还在卫生所忙碌。
看他来了,林砚池眼睛亮了亮,冲他招了招手道:“你来得正好,赶紧过来把衣服脱掉躺下。”
作者有话要说:
第23章
赵亭松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廉价短褂,局促道:“干什么?为什么要脱衣服?”
干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打过赤膊,平时他也不觉得有什么,这会儿却不知为何有些扭捏。
林砚池见他和自己保持了距离,站在门口不敢动,不禁有些好笑。
故作高深道:“让你脱衣服,当然是因为我要对你做一些只有脱了衣服才能做的事。”
昏暗的煤油灯下,赵亭松的脸肉眼可见的变红,他往后退了退,身体贴着门,说话都开始结巴。
“这这这,什……什么事情,需要脱了衣服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