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4/4)
赵保国回了家,赵家很快就开饭,来者是客,甭管家里条件怎么样,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
赵保国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果子酒,林砚池被迫陪着他喝了两盅。
这酒后劲大,喝多了有些晕乎乎的。
酒过三旬,赵保国看到林砚池白嫩手掌上新长的老茧,大着舌头夸了他一句:“这几天农忙,辛苦你了。”
林砚池打了个酒隔,乖巧地摇摇头:“你们和土地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我们这才干了多少活,有什么辛苦的。再说辛苦的不止我一个,村里那么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都在认真干活,没道理我一个身强力健的年轻人还给大家拖后腿。”
同样是知青,瞅瞅人家这觉悟。
也不怪林砚池是村里风评最好的知青,老实又能吃苦,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
赵保国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我没看错。老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我跟你说,只要你认真服从安排,准错不了。”
这话说得确实不错,但是埋在土里的金子没人挖出来,发了光别人也看不见啊。
赵保国是村里支书兼大队长,很多事情若是能得到他的帮助必定事半功倍。
林砚池想在这里站稳脚跟,以后少不了他的帮忙。
林砚池抿了口酒,不太好意思地说道:“支书您真是太抬举我了。”说着,他又腼腆地看了赵亭松一眼,朝他举起酒杯:“这几天,小满哥帮了我不少忙,要不是他,我的活肯定干不了那么好。小满哥,谢谢你,我敬你一杯。”
喝了酒的他脸上红得像是染了胭脂,盯着人看的时候,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十分招人。
这男知青长得还怪好看的。
赵亭松二话没说,就一口把酒闷进了肚子里。
红色的液体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淌过锁骨,滚到了他沟壑分明的腹肌上,他跟没反应似的,两只眼睛直溜溜地盯着林砚池瞧。
看着他和赵保国侃侃而谈,看着他扮鬼脸逗自己的小侄子笑,看着他三言两语就把沈红英哄得合不拢嘴。
家里好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赵亭松说不上来自己现在是个什么心情,但他能感觉到自己心里很欢喜。
原来,和林砚池做朋友的感觉是这么好。
赵亭松做了什么,赵保国哪能不知道,若之前还有些想法,现在听林砚池这么直白的说开了,他倒觉得林砚池是个没心眼的实在人。
他其实也偷偷观察过几次,赵亭松帮忙干活的时候,林砚池也没偷懒,不是个推脱劳动的人。
村里老乡帮城里知青干活的不少,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能让赵亭松主动帮忙,倒也算他本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