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刘、关、张(四)(2/3)
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不过如此了。
不过能够这样行事的人,大多数都是真正的牛逼。
像刘备这样的存在,如果装的不够圆润,很容易就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幸一切都在往好的当面发展。
刘备的名声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带来的好处自然就越来越多。
从鞭打督邮一事上看,刘备已经成长了不少,已经开始适应官场中的法则和套路。
有时候一时的得失并不重要,更要的是以后的发展。
正因如此刘备才下定了决心,已有了提前离开“平原县”另谋出路的打算。
只不过如今下家还没有找好,这才是让刘备真正有所顾忌的原因。
而黄巾贼余孽本是大家升官发财的最佳选择,不过如今已经过了随便捞一票便能升官的地步。
整个汉朝的局势变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
刘备本该属于最初那批进化成“大鱼”的“小鱼”,最后还是因为上面没有人的缘故,现在还处于食物链的底端。
他算是一只奋力谋生的“小鱼”,所幸暂时脱离了“虾米”的行列。
这条“小鱼”若想成长起来,在“虾米”又不够分的情况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刘备只能暂时继续“苟”在平原县积蓄力量,为以后做更好的打算。
与刘备不同的则是董卓。
董卓获罪之后,知道宦官势力强大,第一时间便想到贿赂宦官,他果断的就选择了这个最优方案。
这也是因为董卓前期在边境的声望能够让他人知晓,像刘备这样的喽啰,就算是想贿赂他人也找不到门路。
董卓官场的套路玩的贼溜,只是也给自己的名声留下了污点。
不过“二害相权,取其轻。”
对于名声来说,能够洗脱罪名,保住性命当然是最重要的。
再之后边境羌人作乱,皇帝马上便想到了皇甫嵩、董卓。
这是董卓长年在边境给带来的筹码,一个对边境胡人了解与胡人有过战斗经历的将领,总比其他的没有经验的将领要强得多。
而后朝廷担心董卓尾大不掉,任命董卓为并州刺史,让皇甫嵩统帅董卓的军队,想要董卓与其率领的军队分离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