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了灵感(2/3)
“郁闷!”林淼嘟囔一句,顺口接了下去,跟火车进站时的惯性似的,又道:“所谓郁闷,就是灵魂失去了哄骗自己的能力。”
这完全是一个无心之举的接龙,顺嘴突突来的。
林淼却打了一个激灵,他猛然站起,走到书架前,找到一本书。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集《惶然录》。
这句名言就出自这里。
林淼激动坏了,灵感勃发。
当年,还是上高中的时候,他的网名就叫“郁闷小螺壳”。
用青春期无处释放的荷尔蒙在bbs上写诗。
全是暗恋许蔼婷的朦胧诗。
那文采,轻舞飞扬。
算是林淼创作的起点了。
由这个起点再到那日的樱花树下的顿悟,以及如今的樱花社。
恰好对应了人生不过就是一个圆,两点注定相遇的哲理。
而这个抗疫的系列微纪录片,不就是在疫情面前,樱花社和一个又一个的可爱的90后相遇的过程吗?
完美。
再说,文字的尽头是音乐,而诗歌就是文字在朝音乐离地起飞前的刹那,产生出来的火花。
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音乐的韵律。
如果要画好这个句点,选择诗歌,绝对是一个好主意!
林淼脑海里已经有了画面。
前五季的主人公,包括樱花社的代表邵琪琪,每人念一句诗歌,面朝镜头,做一个比心的手势,让镜头做一个升格,仪式感和情感升华就全有了,而且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就这么干!”林淼自我激励道。
既然和《惶然录》有缘,那么就好好开发这个宝藏吧。
林淼边翻书边动着脑筋:疫情当前,人们何尝不内心惶然呢?但,正是有了这些值得宣扬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惶然终将逝去,信念之花终将如期盛开。
林淼翻书找句子。
这个工程可谓不小。
在诸多的文字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作为人物性格和三观的注脚,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掉睡眠,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万多天。人与人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
这句让林淼想到了阿斌,想象着他踩着滑板的追风少年般的潇洒模样,再合适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