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不做大路货,不走寻常路(2/4)
假设,一个人很喜欢樱花社第一季的故事,4集都看过,但是他绝对想象不到后面的内容是什么,他会有一个期待的空间。
第一季是“做自己”,讲一个90后网红声优,通过声音来提供时下流行的产品,帮助人们抗疫,她通过自己的才华不走寻常路,获取了成功。
第二季会是什么?
这就是受众的心理,他会潜意识地去设想,去猜测,去好奇。
如果押宝押对,这就叫吊足受众的胃口。
更何况,发布视频的这个网站是一家专业短视频网站,受众大多都是从业者或者研习者,他们更愿意去等,因为他们不光追求好看,还在追求有用。
林淼还有更大的野心,通过征服他们,从而实现“破圈”效应。
这需要蓄势,汇聚。
等,就有了动力。
林淼就这样说服了自己,他愿意去尝试不同的东西,而且他坚信,一个弱小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中坚力量,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不做大路货,不走寻常路。
流量时代,想突围,不能光是内容本身要秉承这个理念,更要全方位地让这个理念融入到血液中去,跟基因一样,贯彻到每一个环节。
一个崭新的团队,一个崭新的准公司,基因是啥,几乎可定生死、定寿命、定未来。
有过创业经历的林淼知道,这玩意原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与其横竖是死,不如高调放歌。
做自己。
坚硬无比。
说不定会有一线生机。
这不是装逼,这是认知。
刚。
《奇葩说》这类内容节目为何流行?
不就是刚,杠吗?
性格可以优柔寡断,但行动不行,态度不行。
在气势上,就要杠精附体,雷霆手段。
不鲜明,毋宁死。
林淼想通了,就跟换了一个人般。
眼神都犀利起来。
但总归要给小伙伴们一个理由,这些想法只存在于林淼的意识中,他无法更好地组织成语言,来说服团队。
或者说,这想法有点任性,而非理性。
林淼想了想又再度强调:“必须再等一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