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蔡邕生辰(4/4)
在何进旁边一席,坐的大多是当朝文豪,政坛一手,军中老功臣。分别是司徒王允,王子师。京兆尹杨彪,杨文先。北中郎将卢植,卢子干。右中郎将朱儁,朱公伟。中郎将皇甫嵩,皇甫义真。
卢植、朱儁、皇甫嵩向何进走来施礼,虽然他们不属何进管辖,但毕竟何进官位高于他们,又同属军中武将,一些礼数还是要到了。之后,何进又把文翰作了一番介绍,文翰施以晚辈之礼,态度郑重,毫不做作。
卢植、朱儁、皇甫嵩这三人可是汉末最后一批忠国名将,黄巾之乱,就是靠他们才能镇压。他们一直到死,无论朝廷有多**,都是忠于汉朝,为国分忧。卢植,卢子干更是刘备和那公孙瓒的老师。
卢植、朱儁、皇甫嵩与何进聊了一会,就告辞回席。之后,宴席开始,蔡府下人搬来丰盛饭菜、酒水。一些士子喝了酒,开始吟着诗歌。而一些官僚之人,就在议论着朝中趣事。
文翰看了看周围,没有发现袁绍、袁术身影,有些好奇向曹操问道。
“这汝南袁氏兄弟不是号称‘宴席场中的君子’,席席皆有其身影。为何今日不见?”
“哈哈。不凡汝有所不知,曹某人老师‘蔡中郎’和当朝太傅‘袁隗’政见不合,常在朝廷上,吹胡子瞪眼地相互抨击。主要是,两人对门户之见的观念不同,蔡中郎认为只要是有才者,无论出身如何,皆可仕官。而袁太傅,则认为出身与才能挂钩,一般的豪门世族,祖上都是有大才能的伟人,血脉继承,后代自然不差。因此,两人关系并不融洽。
袁隗是袁绍、袁术的叔父,袁隗都不来,他们俩自然就不敢来。”
文翰哦了一声,当是知道。心里想到,看来曹操的思想是受到蔡邕的影响,后来曹操的颁发的贤士令,与蔡邕的观念几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