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你说这巧不巧?(2/4)
采风这个词语,会偶尔出现在艺术、文学类学科的课堂上、闲聊中。
陈旧昨天晚上终于自悟出来获取记忆源本的方式就是采风,这连莫名接触外人的借口都特别靠谱了,而且还可以说是用于写文,非常完美。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实在是没想到,才大二下学期,系里居然就临时安排了社会实践的采风活动。
陈旧也听到了刚才教授说的,采风结束后,每个学生需要在不超过采风结束的三十日内上交一篇小论文,格式要求等都会以邮件的形式通知到每个学生。
好处是,陈旧师出有名,可以在正事之外以同样的名义有价获取记忆源本,坏处是,好烦啊,居然要写论文了!
上午只有一节必修课,陈旧回到宿舍后,一眼就看到了于城坐在椅子上翻看手机,听到开门的声音,于城头也没回道:“系里的邮件通知下发了,你赶紧看看……”
“下午的必修课下半部分已经改成了社会实践准备讨论。”
陈旧‘嗯’的一声,手上的包一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搭上个二郎腿,翻开手机看了看邮件内容,首先是学生数量以及统一购票所需资料回复等等。
中大南校区分专业招收的学生不多,汉语言文学17级计划招生90人,实际招生87人,所以哪怕是整个专业一块去采风,动静也不大,连一个高铁车厢都坐不满。
关于17年招生里面其实有点有意思的事情,当年中大在陈旧家乡所在省份并无计划招收南校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但珠海校区招收,分数线一样。
原本陈旧一看这情况,直接不打算上中大了,他当年的分数选择还蛮多的,报考志愿模式也改了,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但最终结果还是莫名其妙的去了中大南校区,记忆中他爸问过他想不想上中大来着……
还有意思的是,16年中大南校区在陈旧家乡计划招收5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但在17年以前,中大中文系大一大二是在珠海校区上课,大三大四才搬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