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2/2)
徐承平说了魏桓也许会牵扯到徇私舞弊之嫌。
徐承安着急了,“那又要帮他收拾烂摊子了?姓魏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除了那张脸……”
“好了,试玉是你们的妹婿,这样称呼让人听到像什么话?我已问过,在发榜之前他并未见过刘衡,刘衡与陈家的陈有福是同窗,想来是有真才实学的。此次主考,试玉做主,在考场给举子们熬姜汤,这事做得不错。”
徐首辅打断了二儿子的话,中肯地说了两句,看两个儿子还是一脸不忿,他又说道,“试玉家事有些糊涂,但是办差还是用心的。”
魏桓,字试玉,徐首辅扶持他,也是顺势而为。毕竟他当年一举中探花,先入翰林,后进六部,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父亲,玉容回来是跟您说什么事?”徐承安不能跟他父亲硬顶,换了个话题。
徐首辅本来也要跟两个儿子商议,就将徐玉容所做之事说了一遍。
徐家两兄弟目瞪口呆,永州亚元,她竟敢说杀就杀?
“这若是传出去,我们徐家还如何在士林立足?”徐承安几乎是咬牙才忍住了骂人。
他这妹妹……想到家中夫人说姑奶奶做事有些糊涂,现在看起来,何止是糊涂啊。
就算刘衡是魏桓亲生子,她若顾忌王氏,不许魏桓认也就是了。或者刘衡若要上赶着认父,就让他自己与王氏断了,岂不是好?有千百种法子,妹妹却偏偏立马下杀手,还选了永州境内。
徐首辅也是科举晋升,也是士林中人。
若是让人知道,他们徐家对一个无冤无仇的举人,无故就下杀手,那只怕天下的读书人都要骂死徐家,父亲的首辅之位还能稳当吗?
虽然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若能闹事,朝廷哪年没有闹着要死谏的御史?有些读书读傻了的御史,就盼着血溅三尺博个青史留名呢。
“父亲,此事还有何人知情?”徐承平也皱了眉头。
“我看陈复礼,只怕是知道的。可能没有人证,就引而不发了。”徐首辅从不低估他的同僚们。
徐承安一听急了,“那刘衡还活着……明年就是大比之年,若是他来京城……”
“明年他若是想来京城告状,别说能不能递状子。就一条不守母丧,就能断了他前途。他若是聪明的,必定不会来。”徐承平倒是不认同,“到现在都没声音,那刘衡要么不知道罗能是咱家的人,要么,他就是怕了不敢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