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2/2)
南方多雨,自立夏后便下了两场雨,但都是小雨,淅沥沥下一日也没事。
这两日气温骤降,常白郡临近的州府暴雨如注,河水水位猛涨,淹了两处小村落。
淹的地方正好处于两个州府交界处,因此姜檐一早便得了消息。
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洪嘉十五年时,南下便有过一场大疫,一连波及了好几个州府。
因此明德帝继位后,对这等灾情颇为重视,就怕重蹈覆辙,让数万人白白丢了性命。
姜檐身为储君,又得皇上宠信,拿着皇上的手谕就可以调动州府的驻军,放粮也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
此事传到姜檐耳中,他便连下几道口谕。
一是调兵,先控制住受了水灾的百姓,在平原扎营让其住下,省得染了瘟疫,再传染给其他村落。
二是放粮,调过去一批粮食,护其温饱。
三是召集两个州府的大夫与草药过去,担心真的爆发瘟疫。
半日后,姜檐又下了一条命令
不许水灾百姓饮河里的水,怕瘟疫沿着河传给其他人。
这是姜檐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经验不足,想事自然有缺漏之处,但他已将自己所能想到的都派人赶紧着实去办。
这等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依稀可见明德帝年少时的影子。
第二日姜檐带上从州府调集的第二批粮食,准备去村落亲自看看。
担心卫寂身体弱会染上瘟疫,姜檐留他在州府先审赵振勉一案。
卫寂不放心姜檐一人去,刚要劝他带上自己。
姜檐不见平时的孩子气,眸色湛湛,神色肃然,“危险的地方我不去,每日都会用艾草熏身,喝防风寒的姜汤。你我还没成婚,我不会让自己出事,更不会让你担心。”
这时的姜檐不再是那个黏着他的撒娇少年,而当朝太子,未来的储君。
卫寂望着这样的姜檐,想说的话都卡在喉咙。
最终他什么也没有说,选择了相信姜檐。
姜檐离开那日,一身玄衣,袖口收紧,革带封腰,骑着那匹红鬃马,英气中带着干练。
卫寂亲自送姜檐离开州府,等人消失在长街中,他才回房在菩萨像前为姜檐祈求平安。
第71章
姜檐骑快马赶到受灾两村的安营处,正是放午饭的时候。
暴雨过后便是持续地高温,烈日炎炎,空气潮湿闷热,还有一股难闻的酸臭味。
营帐扎得不算太密,但零碎地摆着很多杂物,地上还插着竹竿,上面搭着衣服、被褥,还有咸鱼干、腌菜等物。
地上随处可见的动物粪便,牛羊鸡鹅的都有。
看见有生人来,一条半大的黄狗冲着姜檐吠叫,这一叫引来更多的犬吠,还混杂着孩子的啼哭声。
营帐中间支着两口大锅,灰头土脸的百姓们拿着锅或者碗正排队取饭。
听到犬吠声,不少人抻着脖子看了过来。
姜檐骑着马扫了一眼,英气的长眉皱起。
听闻太子殿下亲自来了,驻军将领快步走来,跪到马前恭敬道:“末将孙明谦,参见殿下。”
姜檐下马,身后的侍卫从他手中接过缰绳,将马牵到了一旁。
姜檐开口问道:“这里怎么这么乱?”
孙明谦露出愁容,“殿下的命令方一下来,末将便忙带骑兵来李庄跟龙堂村救人。但百姓放不下家中的物件,说什么也要一块带走,不得已末将只得派人一并带了过来。”
一床被、一个筐、一只鸡、几块酱菜疙瘩于百姓而言都是值钱的东西。
任由这些物件泡在水中,不过半日便会坏,庄稼人都心疼物件,不想好东西白白糟蹋。
因此宁可不跟孙明谦走,他们也要将能带的家当全部带上。
这些还算好的,有些泡过水的麦子面都要带,说是晒晒还能吃。
看着不远处那块粪便里的蛆虫,姜檐心里直犯恶心,他拧着眉别开了视线。
姜檐肃然道:“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吃喝混用,若是不讲究一些,时间久了怕是要生病的。”
孙明谦虚汗连连,“末将知道,末将这就命人好好洒扫。”
姜檐又问,“有生病的么?”
孙明谦道:“有,一共十七人,末将单独给他们设了营帐,还请大夫熬了药每日都给他们送。”
姜檐视线四下一扫,“营帐在哪儿?孤去看看。”
孙明谦一听满头是汗,太子殿下若是在他这里染了疫,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可不是一桩小事。
姜檐:“孤不进去,就在外面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