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2/2)
“不可能。”
“嗯。”我妥协了,然后沉默地站在他身后,上了电梯。
后面的饭吃得无风无浪没什么印象,但一号男嘉宾就这样退场了,廖先生主动找到我妈说我们不合适,在我妈升堂质询我时我坚持我表现的很正常,无惧复盘,再来一次我也觉得我很正常,二姐听完这个过程之后赶紧放下勺子,她怕笑得太厉害,刚含进去的汤再喷出来。
涂总很关心我的下家,我说正在找,零星也面试了一些,拿了两个offer但没有去,说实话是没有想好要去做什么,毕业的时候直接跟了林州行,并没有很多选择的过程。
和反复表达惋惜的老公不同,二姐觉得这个结果是很好的,其实这个话她不是第一次说,但放在现在说意味就更深刻一些,她认为我应该离林州行远一点,这个时间点越早越好。
流动性不佳,我在猎头嘴里也听过这个词汇——增长势头更好的时候,企业的确会更看重长期效应,但是,一旦规模收缩,员工和企业都会进行更谨慎的选择,如果有空缺,那么,一定更看重中短期效应,战时存粮草,在寒冬,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如果一个员工从应届开始进入公司,待得时间越长,跳槽的可能性越低,从某种层面讲,这是一种值得引以为傲的忠诚,和归属感,但更多时候,在资本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审视下,会换一个名字,全新的名字。
流动性不佳。
没有跳槽过,没有被市场检验过,职位和薪资标准完全是原司的内部体系中被评定的,并不能作为广泛的标准,不仅本人容易在这套标准中对自己的位置造成误判,其他企业在看待能力和薪资匹配时,对于其他公司的内部标准,通常也会有些迟疑。
“林州行就是个跑出来创业的富二代,一天班都没上过,他再有天赋,管理结果和大公司积累下来的体系化也不能比。”二姐说,“你跟他越久,越是只能在他的公司,就越离不开他,这对你不是好事。”
“你说得对。”我一点反驳的理由和动机都没有,只能频频点头,“这些话你和他也说过?”
“你怪我?”
“不是。”我无奈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说得也都对。”
“我平时又见不到他。”二姐重新拿起筷子,“说这些干嘛。”
“说不说都知道的。”亮哥一边给老婆夹菜一边打圆场,但很快一个眼色使过来,马上举手说:“我有事,出去打个电话。”
“你别不信邪。”二姐拿筷子点我,“你跟林州行不可能,也不合适。”
“我也知道不合适。”我很好奇,“但我想知道你这么说的理由。”
“事实胜于雄辩,你认识他七年,我认识你们两个也七年。”二姐说,“林州行的每一任女朋友都是一个类型,总之不是你这个类型,你谈过的男朋友什么都类型都有,但没有一个类型是他那样。所以?”她做了个摊手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