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2)
又想到其后期佞佛之事,视国库之财为粪土,不用于文学,不用于民生,反而一心一意要给佛祖添香油,便又摇头叹息,不免道一声:可惜了。
【曹魏以来,九品官人法盛行,门阀子弟凭借门第可直接入仕,致使朝中庸人碌碌,断绝底层上升之阶,国中唯有死气沉沉。】
【“诏令:士族子弟欲要三十岁之前入仕,需考经学策试,否则只能等而立之年再入官场。寒庶子弟亦可凭借经学策试入仕。”】
【顿时,士族子弟哀鸿遍野,而非豪门贵族的人眼里,有了亮光。】
【无数学子想要往上爬,无数人又被挤下去,拼命努力,拼命挣扎。画面之中已然见不到此前死气。】
【国家,活了。】
“只看前面崇佛一事的荒唐,不免低估了此人。”
刘彻看着画面,不免有些心惊。惊于萧衍的魄力,敢与根深蒂固的士族做斗争,从他们嘴里撕肉这在前面舍身佛寺的影像里,完全看不出来此人能敢于如此作为。
更心惊于……
九品官人法究竟是哪个缺德玩意的主意,祸害无穷,竟能让整个国家都如一潭死水。
【随即,更有遣散后宫乐府人员,停止正在进行的封禅礼仪只为不劳民伤财,搜集典籍,抄写副本,为华夏存下数万卷图书典籍的盛举,使民间私人藏书之风行起,推动文化繁荣,文明不绝等等雄举,其帝王之能力与魅力,于当代罕有匹敌。】
“没错!这才是我家陛下!”
萧衍的臣子们纷纷叫嚣。
哪怕是到了此时此刻,他们也不愿相信自家才华卓绝的陛下,在将来会做出那等将家国大业掷于尘埃的举动。
我不信!!!
我们陛下是明君!!!
【但是……该死的但是来了。】
【影像里的色彩从明艳激昂变得灰暗阴沉,昭示不幸。】
【晚年的萧衍出现在屏幕中,他的影像里,双眼再没有年轻时的清明与激情,变得浑浊,布满老气,亦从年轻时的支持儒学,变成了如今的支持佛学。】
【大地之上,学校一座一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佛寺一座一座增多,全国上下空谈之风盛行,往日文治不再,暮鼓晨钟的敲响,好像在为这个国家,这名昔日雄主送葬。】
【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泥木。】
【为当时写照。】
萧衍愣愣看着未来的自己,看着国家变成了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百姓面有饥色的模样,茫然地眨了眨眼睛,好似无法去思考。
韦睿下意识想要安慰陛下,转头去看时,瞳孔猛然张大。
陛下脸上,缓缓眨下了两行泪。
韦睿心里一酸,想要说些什么,此刻又觉得一切语言都那么苍白无力。
“明君昏庸,英主垂暮,悲哉,悲哉啊……”一声叹息,不知是从哪个朝代发出。
【“咚咚咚”】
【战鼓响,占据南方的梁朝不甘心只能拥有半壁江山,再一次开始进攻北方的王朝。】
【大将英武,军卒挺拔,看上去似乎能够成功。】
李世民询问左右:“谁来和朕说一说,梁朝这一场,是输是赢?”
很多人都以为后面朝代的人一定能够知道前面所有朝代的所有事情,这是一种误解,现代有庞大的网络,有精湛的器械去考古尚且做不到呢,别说书籍、讯息流通困难的古代。
李世民只知道梁武帝在侯景之乱后死于台城,也知道他没能一统天下,但没有精细到每一场战役都能一清二楚。
都不需要那些武将统帅出面,褚遂良对着天幕摇摇头:“必败无疑。”
“哈哈哈,对!正是如此,自梁武帝佞佛以来,梁朝便暮气沉沉,国库存粮稀少,后勤跟不上,他的将士武卒看上去再勇猛又如何呢。”
李世民严肃起脸:“诸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大唐绝不可与梁武帝一般,将教派凌驾于家国大事之上。”
左右连忙起身,行礼:“唯!”
李世民眉开眼笑:“好啦,继续看天幕吧,瞧着也快结束了。也不知道第九个败家玩意会是谁。”
第4章梁国黎庶:等我下辈子,就不用担心像叔父那般,在大街上被王
【毫无悬念,梁国败了。】
【战争场面一掠而过,天幕并未过多投入镜头,而在下一瞬间,是一名将军身先士卒,以八百铁骑冲击建康,其势如破竹。】
【“侯景!侯景!!!”画面中,梁武帝极其无能狂怒,可他再雷霆之怒,再吓跪了一地宫人,也无法阻止侯景攻入建康这个梁国国都。】
【侄子萧正德作为内应,朱雀门破。】
【后,萧正德主动开宣阳门,宣阳门破。】
【孙子萧坚守太阳门,因不恤士卒,致使士卒放绳引敌军登楼,城陷,太阳门破。】
【侄孙萧静,城破被杀。】
【侄子萧渊藻,城破之后绝食殉国。】
【同胞兄弟萧子云,逃匿民间,饿死于显灵寺。】
东汉末年,公孙瓒摇头叹息。
北宋年间,宋仁宗赵祯目露怜悯:“宗室多亡,亲人背叛,梁武帝却也可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