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页(2/2)
“巴同志,举手之劳……”
“千万别客气,其实我也有点小私心,我第一次来,也想找个熟人指指路,我听你口音是本地的吧。”
陆长明点头,心里倒是顺畅不少,能帮上忙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
巴福明又扯了两句,立马拉进相互之间的关系,陆长明半推半就跟着去了东来顺。
也算实话实说,巴福明对北京真不熟悉。
以前就在建方县那个小疙瘩地方打转,后来去了鹏城,这些年倒是把附近的几个城市给摸清楚了,甚至连港城也去过两次。
北京真是第一次来,首都啊,所以巴福明还是挺稀奇的。
菜单给了陆长明,让他点菜,在巴福明的豪气下,拢共点了六道菜,京帮菜的分量可不小。
陆长明心头有些震撼。
他现在位置其实很尴尬,陆景舜并没有地外说得那样把他当亲子对待了,兴许是陆景贤的事情有他插手,陆景舜在防着他。
更不说,南方还有陆让这个亲儿子在。
陆长明偷听到,陆景舜夫妻俩已经在为陆让回陆家做安排。
京大的关系利用起来,走了后门拿到的保研资格,计划着等毕业后不管是继续进行学术,还是转实岗,学历都是敲门金砖。
那时候距离陆景贤的死已经过去好几年,他们想寻个借口,以心疼孩子孤家寡人为由,收养进陆家当亲子来养,同时也能为陆家博个好名声。
到时候陆景舜也上了年纪,快到退休的年岁,交接一下陆家的人脉资源,族长继任会选择让陆长明来担任,不讲究年岁,讲究的是辈分和职位,夫妻俩觉得这样也不算亏待养大一样的陆长明。
不亏待吗?
陆长明觉得是不亏,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认他们偏心。
他当时就想着,到底是隔了层肚皮,索性趁着毕业下海自己拼出一条路来,不再借用陆家的资源,以后发达了他会孝顺还养育之恩,如果不甚失败,他也不会扒拉着陆家兜底。
偏偏夫妻两个不放心,必须让他走陆景舜的老路,从基层做起。
轮番轰炸,不孝,不听话,烦得他最终没能撑住,答应了,最后被分配到土地局,已经在实习中。
原以为都习惯了,现在瞧见巴福明这么潇洒,隐隐有些羡慕。
他想着没办法下海,那就多听听别人怎么说。
巴福明也捧场,直白表明了个体户的身份,那服装厂是他自己开的,原先就是个小作坊,他和媳妇两个人,一个做一个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