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2)
他静了半晌,几次欲言又止,才佯作万分为难的样子说道:“家父萧衍。”
他就这样毫无顾忌的说了,倘若眼前人听过这个名字,也该知难而退了。
如他所料,眼前人在听过这短短的四个字后,蓦然僵滞住,他看着萧忆笙,萧忆笙也在回视他。
四目相对,萧忆笙看见他笑容散去的同时眼中有层阴云覆了上来,他似乎是在藏压什么极端的情绪,又像是在深深抑制着什么,眉间戾意渐拢。
不应该是这种反应。萧忆笙憬然,觉得在这藏压的情绪里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往,事关师尊,他不能再乱说。
晏顷迟的眼睛里有抹不易察觉的锋芒掠过,他几步上前,重新扣住了萧忆笙的手腕,看着他指节上的指环,不容置喙的说道:“取下来。”
他觉得这人是在撒谎,萧衍怎么可能和别人有……
不可能,绝无可能。他要亲自听一听传音的另一端到底是谁,兴许只是声音相似呢?
萧忆笙手腕被攥得生疼,想要挣出,可完全动弹不得,对方力气大的几乎是要捏碎他的腕骨,那汹涌澎湃的灵气如丝线般透入体内,勾缠住他的骨头,一寸寸磨合着他的骨缝,探入灵府。
萧忆笙在这瞬间痛得冷汗淋漓,他自忖功法虽未已臻化境,可再怎么说也是萧衍和谢怀霜亲自教出来的弟子,从未有人能够这样长驱直入自己的灵府。
“取下来。”晏顷迟声色俱冷,眉间戾意愈发深了。他此时的心绪已经完全大乱,凝视着萧忆笙,心里将他的神色语态反复揣度着,可越是猜忌否认,越是觉得格外熟悉,仿佛透过这张表相,他能够看见故人的影子。
萧忆笙在这一瞬间,甚至有种即将被杀的错觉。
“我适才也说了,余下的事,可以等出了雪山再细说,”他在这骇然的压迫中忽然间笑了,笑容未敛,眸色却变得意味深长,“如果你再这样,也可以试着一会能不能从我的尸体里撬出话来。我可以死,我死后指环会失去灵力,你一样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说过了,家父萧衍,来自京城仙门,而你也应该信守承诺带我出去。”
“……”晏顷迟未料他会说这话,怔了一瞬,旋即又恢复了往常的温润随和。
他在藏,在压,在收敛自己的杀意,无风不露。
他凝视着眼前少年模样的人,觉得这面容和记忆里的实在是不像,心里再一次否认了这个人的身份,可又觉得此人说话的语气和做事的态度,倒真是像极了萧衍。
心里是五音俱毁,六律皆乱,他在这几瞬间,彻底失了分寸。
晏顷迟的手微微卸了力气,松开后并指在虚空一划,萧忆笙登时觉得浑身松懈,脚下的禁制解除,连着方才那如山般的威压也散去了,他试着抬步走了几步,雪上簌簌响动,落下两排脚印,已是能活动自如。
“如果你想着耽误些时辰就能够从我这里逃走,亦或者有别的心思,那在你动手之前,无论你身份到底是谁,我都会杀了你。”许久,一句极低的声音从晏顷迟的唇间滑出。
萧忆笙听着这警告,笑了笑,随后若无其事的说道:“路还没走呢,你就要笃定我会跑了?”
“……”晏顷迟转身继续朝前走了几步后,倏然抬指在空中画了道虚符,紧接着天边赫然响起一声清啸,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掠来。
萧忆笙听见了扑簌簌的煽翅声,他一抬眼,便见到一只青鸾掠过山巅与天际的交界处,朝着这里飞掠,青色的羽翅夹带着寒风,压过飞雪,呼啸着俯冲来。
青鸾落到了晏顷迟面前,羽翼扇起的飞雪拍在萧忆笙的面上,却没有一丝落到晏顷迟的身上。
“请吧,萧公子。”晏顷迟说道。
萧忆笙胡乱拂去了肩上的雪,掠了上去,晏顷迟紧随其后。待人都立稳后,青鸾便展翅扑入白茫茫的雪色中,掠过群山,朝坞城飞去。
于此同时,迦陵频伽的神庙里,亮起了排排烛火。
浮动的光点沿着层层台阶依次相连,在深远的尽头,一尊巨大的神像立在高台上,竟是雕成了两半各不相同的模样。
一阖眸,一睁眼。
一手朝上持莲,一手朝下驻剑,此消彼长,面色也各不相同。半边狰狞,半边慈蔼,仿若两人。
金雕的拱顶由细密的拱肋支撑起,隔着跳跃的烛火,能见到顶端刻画着的繁复的图腾,光影晃动,照得神像的面容仿佛也有所变化,有着俯瞰众生的威严与蔑视苍生的讥诮。
在烛光的影子里,静坐着一人。
不多时,殿门被推开,一名少女走入,跪身行礼后,恭敬唤道:“城主。”
那人恍若未闻,并不则声,只是原先合十的双掌渐渐放下,阖上的双眸缓缓抬起。
“尊上说有人进了雪山的阵法,他已经亲自去看了。”少女轻声说着,似乎又有些担忧,“尊上是不是在尝试离开此处?如果他能够跨出去,他是不是就要离开这里了?”
殿里在这句话后陷入了长久的静默,殿门未合上,夕阳的余晖从窗棂里投出,在理石的砖面上铺出了镂空交织的花纹。
被称作城主的人目光微微一偏,望过来,静默半晌,淡淡启唇道:“已经过去一百三十八年了,在他肉身没有重塑好之前,他是不会离开这里的。”
“可……”少女似乎有些犹豫。
“此事我知道了,若无其他事,你先行退下吧,不要搅扰了神尊的清净。”
*
作者有话要说:
萧忆笙:师尊你看他~(抱住萧衍并指向晏狗)
第124章外室
仲秋时节朔风过境,然而临近极北的草木却依旧葳蕤茂盛。
萧衍立在仙舟上,朝阳的光东方升起,铺向天地的尽头,云海翻涌在脚下,云层缓缓移动着,在起伏的高山上投下巨大的阴影。
仙舟从宣城出发,经过了绵延青山,风雪长白,从玉门关一路北上,再沿着一座座古城穿过,去往极北之地。
待过了荒无人迹的险峻,蜿蜒的万仞山,才方见开阔的一片平坦。
然而从高处俯瞰,坞城的三面都是海,错综复杂的地线,漆深的海上有白鸟掠过,惊起一线涟漪,唯有西边是雪山,影子灰冷如铁线白描,厚重的雪在暮色下,折射出细碎耀眼的光。
此处地势鳞次栉比,似是道天然的屏障,能够完好的阻隔外来者。
极北的时辰不比别处,四合的暮色并未持续多久,天便黯了下去,雾蒙蒙的云托着一弯月儿,清冷的光晖洒落,未至坞城,便已见得此地的繁华。
来自各地的商队仙者在此歇脚,将带来的货物金钱大肆挥洒在城外的销金窟里,纸醉金迷后,等着明日再启城门时,城主的入城宣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