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1/3)
樊琪当然理解陈至谦的说法,上辈子后来爆发中美芯片争端,她曾经研究过芯片产业的发展史,就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两次《半导体协议》的签署和美国的刻意打压下,给了tái • wān地区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机会。
樊琪点头:“也是,其他地区能发展起半导体产业,也能在未来这个庞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可惜咱们国家基础不够,恐怕很难抓住这个机会。”
至少上辈子就没赶上。
“港城呢?”陈至谦问她。
“港城?”樊琪冷哼了一声,“放着轻松的转口贸易不挣,不过房地产和金融,谁会吃力不讨好,去做大投资,累死累活的制造业?”
陈至谦停下车子,樊琪下了车,此刻已经暗了下来,陈至谦仰望林立高楼万家灯火:“港城一直在涌入人口,来了港城的人有多少人会离开?很少很少。有能力的人,在这里发达,普通人呢?在这石屎森林艰难度日。现在港城的一半人口从事制造业,但是整个制造业在快速地往内地搬。”
“不搬不行,港城的人工成本没有办法跟内地比,这些制造业怎么可能继续留在港城?留下来,也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倒闭。”樊琪说着自己的理解。
“没错。很快这些制造业搬完,接下去呢?内地发展最快的地区是哪儿?”
“沿海经济带。”
“缺港口吗?”
a股里一大堆的港口股和远洋海运这样的超级大盘股,樊琪摇头:“不缺,所以港城的港口优势也会渐渐失去。”
“这里成为金融资本的乐园,对中低层来说,却是没有出路又不舍得离开的家。只能住在狭小的空间里,在巨大的压力下勉强生存。”
樊琪很认可这番话,上辈子的上海算得上是高压力的城市,还是没港城人压力大。想想公司里的宝妹,连一顿略微贵一点的午餐都舍不得,全家都等着能住上公屋。而这样的情形,在三十年后,依然比比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