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2/2)
毕竟这不是周沫第一次帮沈青易这样搞了。
“这块儿,再加点内容,这是重点,我要展开细讲,”沈青易指着电脑屏幕说。
周沫扫一眼,“好的,但是……课件内容已经很多了,讲不完的话,耽误您送韩教授。”
韩俟原计划今天下午的飞机,沈青易之前还特意在备忘录里标记一下。
沈青易头埋在电脑前,“韩教授说先不回帝都,这边省里的领导好像请他开什么座谈会,他这么大的专家来,肯定要让人家来指导一下工作。”
怪不得。
周沫突然明白,韩沉为什么不让她这几天联系他了。
“他什么时候回帝都?”周沫问。
“不清楚,得看省里什么时候放人家走吧,”
周沫莫名有点气馁,这下不知道多长时间不能联系韩沉了。
陪着沈青易将ppt做完,沈青易的手机突然响了。
她接起后和对方聊了几句,是东大一院院办打来的电话,说姚院长邀请沈青易参加一个研讨会,正好韩俟教授也在,省里组织各个卫生口的单位过来学习。
研讨会活动由卫生局主办,东大一院承办,地点也由东大一院提供。
姚院长的意思是,让沈青易过来,和韩俟取取经,看看帝都那边的临床研究中心是怎么办起来的。
毕竟沈青易以后可是要担任东大一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的人。
沈青易自然义不容辞。
放下电话,她对周沫说:“你看看韩教授有没有在顶刊或者国内什么期刊上发过社论,找到的话,提炼一下他的观点,整理一个文档给我。”
周沫欣然领命,“好的。”
沈青易又说:“这个会议,你和我一起去。”
周沫:“什么时间呢?”
沈青易:“明天下午。”
周沫压力山大,提炼学术观点还行,提炼社论观点,周沫没考过公务员,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韩俟这样的大佬级别的人物,发顶刊是家常便饭,随手写个项目书,就能拿到国家级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是上千万元起步。
一些底层大学的小老师们,一年能申请到一个省级,或者市级的项目,经费有个三五万都不错了。
这就是科研人的参差。
韩俟和其他大佬还有些不同。
他不仅是帝都大学的教授,他还挂名副院长,又是智库人才,显然已经往政途上靠拢。
他涉足的领域,不单单是科学研究或者说生命科学研究,和仕途挂钩,等于他半个人已经迈入政治领域。
国内外的一些期刊上不仅会刊登科研成果,还会开辟单独的社论板块,供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探讨社会问题。
检索学术论文很简单,但检索这些社论文章,并不是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