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皇孙的人(3/4)
徐景昌笑道:“不用那么复杂,就是很简单的对错是否……我想请教的第一个问题,刘尚书是否认为青壮不能游手好闲?”
“这是自然。”刘儁点头。
“那刘尚书觉得是不是该给年轻人找个稳妥的生计?”
“没错,游民始终是朝廷心腹大患。”
“刘尚书认为,经过靖难之役,四年下来,是不是军制崩溃,军户逃亡?”
“嗯,的确如此。”刘儁继续点头。
“那刘尚书一定同意招募年轻流民从军,两难自解了?”
“我……”刘儁瞬间瞠目结舌。
徐景昌笑呵呵追问,“刘尚书同不同意?请回答。”
刘儁老脸一黑,忍不住苦笑道:“徐通政,我答应了前面几个问题,最后一个就没法不同意……但你也知道,这事情破坏祖制,吏部、户部、五军都督府,没谁同意此事,你就不要为难我了。”
徐景昌也笑了,“刘尚书,其实这事没那么复杂,只要不叫士兵就够了。”
“不叫士兵?那叫什么?”刘儁好奇道。
“预备兵。”
刘儁怔住,苦笑道:“预备兵就不是兵?”
徐景昌笑道:“反正只要不入军籍,就不算兵卒,对吧?”
刘儁眉头紧皱,颔首道:“似乎有理,只是徐通政,你费这么大力气,到底要干什么啊?”
徐景昌一笑,“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募集一批青壮,先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这些人能做工做工,能从军从军,能派到下面的衙门充当差役,就去当差役。总而言之,要把人管起来。这样一来,城里没了闲汉,朝廷想要做事,也就有了可用的人才。陛下一道旨意下来,咱们迅速把事情办好,这也是大功一件。”
刘儁认真思索,“徐通政,你的办法确实不错,这事只怕兵部自己办不来啊!”
徐景昌笑道:“自然不光是兵部,我过来就是想讨一个类似军户的编制,再要几块校场,能对青壮进行训练,能给他们安排住宿,还请刘尚书网开一面,配合一下。”
刘儁笑了,爽快道:“成,只要不涉及军户祖制,我必定鼎力相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