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航海人的爱好(2/4)
“土地挺肥的呀。”刘一峰看着这些个头只比后世小一圈的蔬菜感叹到。
“那是,我家不仅用人畜肥,还用鸟粪肥的。”
刘一峰有些震惊的抬起了头:“你们还知道鸟粪肥?”
顿时那个店员有些不乐意了:“我家商行在安南都护府就开始用鸟粪肥了,现在又不是嘉庆朝了,做粮食生意的谁不知道鸟粪肥呀。”
人类第一次发现鸟粪积肥是非常好的天然肥料,基本已经是18世纪的事了。因为鸟粪中含有丰富的氮元素和磷元素,是最天然的化肥。基本上工业化之前,鸟粪肥就是人类能找到的肥力最强的化肥之一了。而在18世纪之前鸟粪,就是污秽之物。怎么被发现是天然肥料的,谁发现的已经不可考究了,但19世纪末,人类甚至为了争夺鸟粪发起过战争,近海小岛上的鸟粪被称作白色黄金。
刘一峰顿时明白了从樕山城到藟山城这一路上靠近岸边的礁石和岸上的那些小船在采集什么了。
难怪说东山州根本不缺粮食,广阔的种植园,稀少的人烟,还用上了鸟粪肥。
其实东山州出产的鸟粪肥大多数都运回本土了,自己用的很少的。鸟粪肥是东山州少有的能出口的产物,藟山城的土地又非常肥沃,没必要大量使用鸟粪肥。
刘一峰看着新鲜的茄子,黄瓜,洋葱,韭菜,菘菜,豌豆和白萝卜,不禁感叹这一波算不算物种入侵呢。也不知道南方的弗朗机人带了多少旧大陆的产物来新大陆了,反正汉人已经开始把自己身边的一切往东山州带了。
“这是……豌豆尖!”
“哟,掌柜的识货呀。的确是豌豆苗,又叫龙须菜,只有春秋天才能吃到。”
豌豆苗生长温度在20度上下,最佳种植时间为夏末秋初,秋末收一波。冬末春初再种一次,春末收一波。这也就导致了华夏北方基本看不到,毕竟北方秋初就很难保持20度的温度了,基本都在长江流域才有的种。
另外豌豆苗不易保存,基本上摘采5天内最好就吃掉,这也就导致了这道菜等到后世华夏大地完成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立后,才让长江流域外的人知道。不论是煮汤还是清炒,豌豆苗都能展现其特有的清香,是轻口味地区很容易接受的味道,曾经一度在江南卖到过几百元一斤的。
作为巴蜀人,刘一峰是豌豆尖的疯狂拥趸,事实上每个巴蜀人童年记忆除了让后世大半个华夏谈及色变的鱼腥草外,还有就是豌豆尖了,不过前者是部分巴蜀人也不能接受的,而后者你很难找到不喜欢它的人。
没有任何犹豫,刘一峰直接买光了这个摊位上所有的豌豆苗。
“掌柜的很喜欢龙须菜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