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1/3)
她话还没说完,对方爽朗一笑:“你这个闺女,说啥对不起。这不是我们村也没那个什么经……就是花生那些东西,我们村没有种……”
后面的女儿补充了一句:“爸,那叫经济作物。”
“对,经济作物,我们村没有经济作物,但是我们村的人一商量,国家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能什么都不做,今年玉米红薯收成很好,大家想着这个玉米红薯也应该有用,你们不用拿去卖,肯定也卖不了什么钱。”他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摸了摸脑袋,道:“反正你们就收着吧,不用卖的,我们也帮不了国家什么,就只有这些了。”
后面的乡亲们明显是一个村的,也跟着一起补充道——
“是啊是啊。”
“这些不需要你们去卖。”
“我们明年再做那个经济作物。”
李振花这下子听懂了。
他们去宣传的时候一直都在说这一次城乡大会是在支持国家,对国家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参与进来。
大家都听进心里了,可是又愁家里没有国家需要的经济作物,于是就把家里刚收回来的红薯土豆送了过来。
雨兰镇本来就不是经济作物多的地方,更何况大家也是刚有田地,有钱有地了,当然是去种谷子玉米红薯这些农作物。
李振花愣住了,后面听到了这些话的主任同样愣住了。
主任站在原地,想起了自己让大家宣传的口号。
他之前担心土特产太少,所以不断地跟大家强调这一次交流大会的意义,让大家明白这一次交流大会对国家很重要,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当时是因为担心土特产太少了,毕竟这里实在是太偏远了,以前也从来没有这样先收了土特产再出去卖的情况。
他们去宣传的时候,乡亲们愁眉苦脸,他们还以为是不愿意,没有想到他们是在愁找不到国家需要的土特产。
交公粮也好,支持土特产也好,主任意识到,好像只要是国家需要,他们立马就响应了。
他们看到李振花没说话,说道:“我们肯定不会再挑回去了。”
李振花从来没有遇到过现在这种情况,她求助地看向了主任。
主任道:“都收下来,记录好名字和数量。”
主任看着人群,只觉得来的人确实非常多。
他回过头,对黄春花说道:“这一次我们粮仓也会出人帮你们一起运输。”
乡亲们天不亮就挑着东西,从山里出来来到了粮仓这里,心里想的不就是响应国家吗?
怎么也不可能让她们再把东西给挑回去了。
主任心里思索着,不仅仅是要一起运输出去,到时候得找一点人,在大会上帮忙卖,一定要把东西卖出去。
晚上大家一起在整理这些送过来的特产。
真正需要的经济作物非常的少。
棉花,绿豆,花生这些加起来也才五百多斤。
可是玉米,红薯,土豆这些有十几万斤,红薯土豆都洗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来大家对这一次城乡交流大会的重视程度。
黄春花一边登记,一边琢磨怎么跟队长说。
运输队正在运输粮食出去,黄春花是留守人员,负责这一次的土特产运输工作。
队长走的时候,队长还在跟她说,这是你第1次单独活动,一定要看紧,别让粮仓主任他们接一下比较难运输的东西。
当时黄春花还在想,土特产里面能有什么比较难运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