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3/3)
年英愣住了。
原本的旧货店被清空了,里面堆放着的是各种仪器,后面搭了一个雨棚。
年英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他们在用一个相机的裁纸刀切铝箔,另一边是两台……
年英认真地看了好几遍,才发现,这是两台脚踏的冲床,应该是做铆接用的。
年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破烂的冲床。
这里便是他们的工作间了?
李老板何尝不知道他们条件差,但现在的情况可没有给时间筹备。
平城之所以人心惶惶,是因为敌人散播谣言,动摇人心。
上面已经发现了问题,如果能够建立起广播站,必然能够把人民和新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李老板又问道:“其实喇叭和扩音机我能够想办法解决,现在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线路问题。”
平安想了想,说道:“电话线路应该可以用,就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给我们用。”
“啊?”李老板不太懂这些。
“现在的技术只能单向运输,如果借给我们用了,电话就打不出去了。”
“我去找邮政局协商。”李老板说着就往外走:“你们俩帮我监督一下这边的生产情况。”
年英看着他们这个设备条件,总觉得很难。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就只有一个扩音机,几个喇叭。
没有线路,没有话筒,没有收音机,没有足够的喇叭。
年英心里想着,几乎不可能完成。
大雨中运粮食太难了,狗儿山前面的部分还能够勉强允许牛马板车通过,到了山脚下,后面就全部需要人工了。
“咱们这一次的运输工作非常特殊,以前我们的粮食运输都是实行雨天灌包晴天发运原则,这一次情况非常紧急,”领头的人在吩咐大家:“十个人为一组,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
“咱们此去的路非常的险要,一切以人为主,不要抢路,不要单独行动,听从组长的指挥,大家一定要做到前后照顾,同去同归!”
因为胡寡妇本身就是粮食工作者,又对这边的路很熟悉,于是她便是她们这个小组的组长,她认真地听着所有的要求,生怕错过了一点。
很快,众人便背着粮食上路了。
起初是爬山,山里反而比外面的路好走一些,因为没有那么多泥土,也就不容易滑倒。
黄春花还在说:“这点路也不算危险。”
胡寡妇抬起头,道:“困难的是后面那段路。”
那是狗儿山临近山是古时候的人逃避战争,一点一点的凿出了一条路。
当年,她背着女儿从这里过的时候,差点就摔下去。
曾经以为她永远不会再回来这里了。
而现在,胡寡妇看到了前面的路。
她愣了一下,曾经那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护栏的地方,现在居然有铁索了。
“香金镇的铁匠们之前听说咱们要走这条路运输粮食,他们提前过来在这边打了铁索。”前面知道情况的人说道。
胡寡妇看着那铁索,一步一步地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