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3/4)
“你想让我和我的兄弟们帮你们把十万斤粮食从狗儿山的方向运到百县的码头?”
马脚子自己说完这些话,拳头都捏紧了:“现在城里这么缺粮食,你们把粮食运走?”
“不行吗?你要是不行,我还能找其他马帮。”老板毫不在意地说道:“你们缺粮食,华东地区也缺粮食,卖给谁都是功德一件。”
“那边贵一些。”马脚子立马就明白了。
“你就说行不行?”
“别说我,你就是在找十个马帮,也会告诉你不行,狗儿山那一带你要是能够运粮食,我把头给你当板凳坐。”
狗儿山是出了名的地势险要,以前压根没有人去,后来鬼子占领平城,很多逃难的人为了躲避鬼子才走了那座山,勉勉强强有了路,可如果不是有鬼子,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走那个路。
马脚子说完,带着自己的队伍就离开了。
李老板不相信,说道:“再找几个马帮!”
这几个孬种,他就不相信找不到愿意运输粮食的人!
作者有话说:
ps:
1,这一章里面涉及的海港封锁,进口粮断绝,上海陷入粮荒是真实的。其实历史上西方敌对势力觉得新中国政府无法解决粮食问题,所以恶意封锁海港。这个时期就有私粮成为了粮老虎。
2,黄春花这个妇女角色有两个历史原型,一个是重庆的妇女赵幸芳,另一个是江西妇女邬水香,她和三十多名妇女创下了一天送粮5000多斤的记录。1950年是通过《婚姻法》解放妇女,提倡男女平等,婚姻法意义真的非常深远,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可能不太符合大家对这个时期的女性印象,但历史上送粮队伍妇女是主力,黄春花应该算是这个时期的典型形象)
3,建国初期的粮食战争非常复杂,涉及了fǎn • dòng派,土匪,特务,灾荒。因为网文要回避很多敏感内容,所以没有写出历史上的百分之一二,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
第6章老板卷钱跑了(下)
大雨造成了交通堵塞,粮食运不进来,城里开始人心惶惶。
这样的人心惶惶正是一部分人渴望看到的。
西街米行二楼,几个米行老板坐成了一圈。
“今天叫大家来,是有好事,我是个实在人,有钱大家一起赚。”米行张老板把电报拿了出来:“现在上海粮食价格已经翻到这个数了。”
他伸出手,比了一个六。
旁边的老板不以为然,道:“张兄,就六倍就把你高兴成这个样子了?平城再过几天,也能到这个价格。”
六倍而已,也值得如此大惊小怪
“不是六倍,是六十倍。”张老板说道。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