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2/2)
只是如今的少年,学会了反思。
他明白自己恃才傲物这些年,与人与己带来的不便。
也确定,他尽管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却依然不曾放弃任何希望。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②
当年由滕王李元婴所主持建造的滕王阁,远不止这一处。
但位于赣江畔,千古传诵的却只有这一座。
只因为《滕王阁序》。
只因为王勃!
诗成,姜烟的身边再次出现王勃的身影。
看着满堂宾客喝彩,王勃如今却已经可以从容面对。
甚至还在姜烟身边为当年的自己鼓掌:“姜姑娘觉得,我这一篇如何?”
“《滕王阁序》千古流传,您觉得呢?”姜烟看着王勃,知道他此刻已经从幻境中清醒过来,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生能占据一席之地,又被誉为‘初唐四杰’,自是极好的!”
“极好!”王勃笑容灿烂,没有再留恋滕王阁中恭维的贺词和浮华宴席。
转身潇洒,一如当年前往长安,大步流星的走出滕王阁,去往他接下来该去的地方。
幻境变化。
姜烟看着一路赶至交趾的王勃愧疚跪拜父亲,父子俩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任何隔阂。
相反,还约定下一次再见时要如何考察王勃近来过的书册,写过的诗篇。
来时步履沉重。
走时一身轻松。
王勃与父亲在港口分别。
他将踏上归途,渡海而回。
船上,王勃不断的朝着岸上的父亲挥手告别。
纵然是二十七岁的青年,此刻的他依然是父亲的儿子。
姜烟看着远去的船帆,原本还感怀于这对父子的分别。
就听身边的王勃突然叹气。
姜烟察觉不对,双眸突然睁大,一把拉住身边的王勃:“你是什么时候去我那边的?”
“或许是坠海时
,或许是被救上来之后。”王勃语气坦然,仿佛即将面对死亡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姜姑娘,人终究有一死。在死之前还能有这样一番奇遇,我这一生也不算白来了。”
“可是……”
姜烟摇头,她见过他的惊才绝艳,看过他明亮如少年的不羁。又怎么能做到眼睁睁的看着他驶向死亡?
王勃却反过来握住姜烟的手,一如当初在长安城外:“姜姑娘,幻境该结束了。”
听到这话,姜烟怔然。
这里,终究是一道幻境。
真正的王勃,早已死在了南海。
终年,二十七岁。
犹如白鹤振翅飞过大唐天空,带着他的骄傲,头也不回。
——
第一次幻境结束。
姜烟站在原地久久不能从王勃的事情中缓过神来。
李世民抬手想要说点什么,被一旁的长孙皇后拉住,随后轻轻摇头,眼神示意李世民同自己离开,给姜烟一点空间。
武则天更直接。
叫上李治一道离开。
倒是王勃有些抱歉了。
他没想到自己坦白了来时所在的环境,竟然能让姜烟如此?
“姜姑娘,我有遗憾,可又没有。我的人生虽然不长,却也够跌宕起伏。你如此,我很感激。但你也不必这般,我已经很满足了。”
王勃这话不是为了安慰姜烟。
他真的已经很满足了。
尤其是来了这个世界,知道自己对大唐也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他的人生好像就此圆满。
“我知道。”姜烟抬起头,情绪也渐渐平复下来。
她只是一时间受到的冲击太大。
没有缓过神来。
从上次明朝众人来过之后,姜烟就反复提醒过自己。
她再不舍,再不愿,也更改不了历史。
他们此刻鲜活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也不能改变他们在史书上白纸黑字写下的结局。
“谢谢你安慰我。”姜烟轻轻扯动嘴角,露出一点开怀的笑。
王勃这才松了口气,笑道:“那也谢谢你,给了我一场奇遇。”
两人心情平复下来,便要回别墅。
刚进去就听见里面音乐震天响,李白听到门铃声前来开门,手里还抱着一把琵琶弹奏着。
就是有些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的。
“回来了?幻境结束了?”李白示意两人快些进来。
刚刚从幻境里出来的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笑容满面的舞动着从姜烟面前一闪而过。
姜烟顺着他们的身影看去。
好家伙。
不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跳起来了。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也跟着一起,杨玉环跳得最为高兴。
只有坐在楼梯上的李隆基显得格外落寞。
“这是出什么事情了?”姜烟一个没注意,被公孙大娘一把拉入跳舞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