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1/2)
郑县令眼皮立刻跳起来,总觉得张玉寒想说的事小不了。
之后半刻钟,郑县令手里握着茶盏,越听手心冷汗越冒越多。
“你是说知府大人勾结榷场商人往北蛮运送粮食铁器,如今府城全城戒严在抓的两个人犯是军中探子,知府大人是贼喊捉贼?”
“还有就是你觉得,榷场驻军和本地官员都不清白,北蛮很有可能趁此良机,挥兵入关?”
张玉寒点点头。
腊月天,哪怕衙门底下烧着火龙,手上的茶水还是冷得快。
郑县令喝了一口冷茶,心里觉得他刚才的预感还真没错,见到这小子就没好事。关键是他听张玉寒叭叭叭一通分析,逻辑清楚,推论明确,还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
他定定神,沉声道:“许知府是本官的上官,你可知道污蔑朝廷官员是重罪?”
“学生知道,不过此事事关阖县安危,学生不得不过来汇报,也愿意为此事负责。”
“知府大人的消息,你是打哪儿知道的?”
张玉寒便说这事是一个跟他交好的北阳关驻军千户吐露的,当时他帮了这位千户一些忙,机缘巧合下知道了这件事。
书房里沉默了片刻,郑县令在书房踱步走了几圈,问道:“跟你有交情的千户叫什么?”
郑县令当官多年,就任时,对这一块的人事都有所了解。他觉得,张玉寒说的人要是他认识,这件事就又可信了几分。
其实就是现在,他也觉得张玉寒没开玩笑,他辛辛苦苦考个功名,要是骗了他,以后就不用继续混了。
张玉寒说了一个名字。
“徐?”郑县令有些印象,但一时半会儿脑子里那层纸就是揭不开,问了张玉寒会画画,就让张玉寒把那人的画像画了。
随着人物在张玉寒笔下成型,郑县令总算记起来了。
张玉寒看郑县令一脸恍然的模样,也好奇徐绍之究竟是何身份,就问出口了。
郑县令叹口气:“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我在京城见过徐老将军……”
张玉寒这个画像一出,郑县令纵使不认识徐绍之,也知道许知府肯定有问题了。张玉寒画的这幅画叫他想起当年在京城见过一眼的徐老将军,当时同僚跟他介绍,说是徐家两家镇守北阳关,父子几人皆是战功累累。
画上的人跟徐老将军长得一模一样,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胡子。
此时,大冷的天,郑县令的心就跟外头一样拔凉拔凉的,心也乱成一团。
罗美娘在家等了一下午,越等就越是心安。要是郑县令觉得张玉寒妖言惑众,肯定不会留他这么久。等过了晚点,罗美娘更觉得十拿九稳。
及至晚上张玉寒回来,果然带回了好消息。
就是张玉寒一回来就喊饿,罗美娘赶紧让麦苗去厨房下碗面,之后才好奇道:“县衙门的饭就那么难吃?”
张玉寒摸着肚子:“说了一整个下午的话,晚饭还要跟他吃饭,有点吃不下。”
“下午说什么了?”
张玉寒正想说话,此时麦苗端来了一碗鸡汤面,还另外配了两碟小菜。
张玉寒把丫鬟打发下去,吃了几口垫垫肚子,才把郑县令的话复述一遍。
走私通敌是大事,背后牵连的无一不是大势力,这种事,不知道比知道的好,郑县令也就是个小小的县令,也怕惹祸上身,张玉寒挺能理解他的心情。
下午郑县令沉默好久,才做出决定:“这几日本官会加强县里防务,不过知府大人是我的上官,在他尚未出事之前,本官不该对他有所怀疑,这事也不好随意声张。”
说着还对他解释了一句,“大庆和北蛮平静了这么多年,谁都不会轻启干戈,你也只是猜测个大概,并没有北蛮起兵的证据。要是贸然宣扬,以后要是事情没发生,朝廷怪罪下来谁都担当不起。”
张玉寒能听懂郑县令的意思就是一切以稳妥为主,在事情没摊开到明面上之前,他除了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一亩三分地做些小动作,其他啥都不会干。
这也在他的意料之内。在去县衙之前,张玉寒就想过,郑县令就算不信他,以他持重谨慎地性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不会把事情宣扬出去。
就是信了他,现在一点战事爆发的迹象都没有,也不会闹出大动作让人怀疑。
就是没想郑县令接下来会邀请他在县里这段时间,暂时当他幕僚。
这话才让张玉寒真的惊讶,他当然是愿意的,立刻就答应下来了。
“郑县令请你当幕僚了?”罗美娘也很惊讶。
张玉寒点头,他是个心眼灵通的,知道今日这个惊天霹雳的消息下来,郑县令也没心思听人奉承,几句虚词客套之后,便以北蛮叩关为前提,说了几个这些日子他琢磨出来的主意。
他和郑县令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张玉寒对媳妇道:“咱们整个县衙门,衙役捕快加起来才不到六十人。这点人管什么用,我让县太爷先征点兵。”
“这时候征兵?”
张玉寒看罗美娘误会了,就道:“不是兵役,是征弓兵。”
弓兵也是徭役的一种,主要负责稽查往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等。
他建议郑县令以剿匪的名义征发徭役,这个借口十分符合郑县令不招人眼睛的要求,一出口就被接纳了。
之后他们还讨论如何修补城墙,操练弓兵,整理县里的粮储兵备,增强守备力量,不幸被突击怎么往外送消息求援之类的。
罗美娘听他们一个下午就说了这么多,也能理解张玉寒为什么饿成这样。
她帮他布菜,张玉寒继续道:“我和郑县令都觉得,要是真有战事,整个县的百姓一块出动,都是给北蛮送人头,主要还是得以防守为主。县城有城墙,只要水粮充足,凭借城池想要守个十天半月的不是难事,附近各镇各村没那么多人力物力,更需要防患。”
张玉寒主要是担心北蛮兵真刀真枪地来,攻县城不下,怒气就得发泄到周围人身上,现在不好让百姓们全都撤到县里,所以就更得多花些心思。
张玉寒把罗美娘夹到他嘴边的小菜咽下,擦擦嘴,继续道:“等到弓兵到位之后,县里会组织人教他们在村里如何防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