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穿成科举大佬的金手指外挂 > 第29节

第29节(2/2)

目录

不过,因为张玉寒的话说得有理有据,罗村长也觉得,自己把这两个恶吏绑起来是对的,就连他这个略有见识的人都是如此,周围闻讯过来的村民,一个个也被煽动得情绪高涨。

张玉寒被门役带进去见着郑县令时,这番话也是原封不动搬过来。

比起南山村的村民,郑县令便多了不少理性,情绪明显被调动得有限。

县衙门的书房摆着冰盆,即便在炎炎夏日天气闷热,屋里也没有半分暑热,这种待遇比起刚才在外头已经好很多了,张玉寒在郑县令的冷脸下,语气一直不快不慢。

不得不说,脸皮厚还是有好处的,张玉寒面对郑县令时,就总能保持出一幅淡定从容的姿态。

“大人是个好官,小子能进县学,也是蒙大人提携,心里对大人一直十分感恩戴德。”

“要别个事,我也是不会这么激动,偏偏恶吏鱼肉百姓、蠹国害民,我也是不忍有人误会了县尊对本地百姓的一番好意,也不愿意被两个蛀虫破坏大人在县里的经营,这才一时心急。”

“这么说你做这件事,还是为我好了?倒是还挺有理由的。”郑县令声音里带着几分讳莫如深。

“县令大人明察秋毫,即使我说再多,也肯定能看出我的真实用意。”张玉寒是多机敏的人,听郑县令这句话便知道不能藏着掖着,立刻承认了自己确实有些别的心思。

由于他话说的坦荡,郑县令先时的不悦也散了几分。

张玉寒面上一片赤诚,继续朝着心里设定好的话题方向道:“我是大人提拔上来的,大人也知道我的底细,就是农家子弟出身,也是这半年才进学读书。”

他温声道:“以前在村里时,我经常觉得村人勤劳朴实善良,其实哪里的百姓不是这样呢。”

“底层人过日子是最简单的,一辈子就是看老天爷赏不赏脸,要能几十年风调雨顺,再遇到个好官就算是福分了。”

说到这里,张玉寒对着郑县令笑了笑:“像大人这样清正廉明的官员,就是百姓们最喜欢的。我们北关县的百姓们盼到望眼欲穿,才盼到一个,也算是老天爷给面子了。”

郑县令对张玉寒的马屁表面上不可置否,心里却还是被这接二连三的奉承弄得面色一松。

当你真正与一个人接触时,就会明白,容貌只是第一印象,接下来,你的言谈举止,神色表情,乃至各种微动作才能体现你整个人的本质修养。

在郑县令看来,张玉寒此时的眼神坦诚得一眼就能看到底,浑身的气度根本不像他说的农家子弟出身。

张玉寒不知道郑县令在想什么,继续道:“就是大人才到县里半年,许是不太清楚,恶吏横行是咱们县多少年的积弊沉疴,前头几任的父母官并未管过这些事。”

“当然,他们没有大人这么英明神武,咱们百姓也从没指望过他们能为民做主。”张玉寒深谙说话的艺术,一下就把郑县令跟那些人划分为两类,也让郑县令心中颇为舒泰。

这人即使说些奉承的话,语气也是大大方方的:“我们这里的百姓从来都是最记恩的,只要一点点恩惠就能牢记很久,邻县那座为前朝青天大老爷铸造的塑像现在还有人常去祭拜。”

“像我们这种民风淳朴的地方就是这样,来时村人还说,咱们运道好,碰到大人这么一个爱护百姓的好官,县里才能过些太平日子,不能让大人为了我们吃亏又受累。就是以后像领县那样为父母官铸像送万民伞的也是应有之意。大人为我们北关县百姓做的事,人们心里都是知道的。”

郑县令听了这么多,也没有露出半分满意的意思,不过倒是让丫鬟上了茶。

张玉寒极为有眼力见,喝着热茶,这心就安了一大半。

郑县令慢条斯理喝了口茶,又回复县考场上那种威严自若,道:“你知不知道,地方有民变,一般而言都是要立时上达天听的。皇上乃是圣明天子,”郑县令朝着天际合手一供,“不会这么容易被你忽悠瘸的。”

张玉寒自然也早就做好准备,他从袖袋里拿出一条白布,铺开之后,上头全是村人按的血红手指印,他做这个事时就是想着法不责众,朝廷想要处理也得掂量点。

当然,布上顺便也把此事的来龙去脉写了一遍。

张玉寒这半年多的字已经很像样了,着重写明了是酷吏在乡下欺男霸女,盘剥敲诈,村人明明已经缴过税负,还要再被勒索,实在是忍无可忍,又知朝廷恩德,县令仁义,不忍迁怒到官府身上,只得把恶人绑起来送到衙门,希望青天老爷为他们做主。

小吏再小也是代表衙门,尤其是张玉寒这种在外头混过的,更是知道这事有多得罪人,要是没有郑县令的庇护,这回打了衙门的脸面,恐怕村里以后就要艰难了。

郑县令看完了这封血信,此时瞧着张玉寒才觉得顺眼了些,能闯祸也能兜底,要是留个烂摊子给他,他余下这两年半的任期都得是一脸晦气。

第三十一章(改错字)

张家这一夜,人人都是担惊受怕。

这回村里过来壮声势的,除了罗村长外还有另外四个年轻汉子,张玉寒进了县衙后宅之后,罗德金好说歹说,才把五人都劝着跟他回家。

也是凑巧,回家时正好撞上罗美娘正在跟婆婆和嫂子说起在何家时的情况,几人都跟着听了些,知道罗美娘把压箱底的零食方子都拿出来时,真是满腔滋味难言。

罗德水前头两回送唐氏过来县里、都去过零食铺子,最知道族妹的手艺多挣钱,忍不住道:“这回我们出来,村里也凑了两百两银子,要是我们早点来,就不用美娘妹妹拿手艺疏通门路了。”

吃食上的手艺可是能传家的,这种事谁听了不觉得惋惜啊!

唐氏自前几日就担心个不停,刚才听罗村长等人说完村里那夜发生的事,更是心有余悸,这会儿却道:“先别说这些了,都是同个地方出来的,衙门怪责下来,咱们村的人一个都逃不过去。”

刚才看到小儿媳妇直接把册子拿出来,唐氏也跟割肉似的,可唐氏平日里抠门得不得了,关键时刻却是个明白人,即使说不出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大道理,唐氏也知道这回一遭殃就得是整个村跟着受罪,所有人都得有力使力才能度过难关。

罗美娘看众人十分在乎这个,便道:“县尊夫人跟着县太爷走南闯北的,哪会缺银子,咱们村里那点小钱都不够大户人家家里一个摆件,要打动人就得送点别人能看得上眼的。方子给了就给了,也没说我们以后就不能继续开铺子。要是这点手艺能让村里这回顺利度过难关,我倒觉得挺值得的。”

罗美娘倒不是不心疼,只是东西已经给出去,与其在众人面前肉疼个没完,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好歹也是个姿态。

不得不说,罗美娘这样将自家的贡献轻描淡写地说出嘴,众人听着,都在心里记住了她的人情。

还有罗村长,他和罗美娘虽是同样姓罗,关系却早就出了五服,不过,在这个讲究家族一体的时代,即使只是同个姓,罗村长以前也没少给罗家方便,跟罗美娘也是极熟的。

他开口道:“一个村里的人是应该守望相助,也没有逮着一家出血的道理,这回的事情不管能不能了结,我回村后都会跟几个耆老商量一下,看怎么补偿二郎小两口。”

唐氏刚才话说的大度,此时立刻接上一句:“那我就替我们家二郎记住了,村长你也别忘啦!”

那啥,这回小儿子两口子割了肉,总要从其他地方找补点回来,多一点是一点儿。她儿子以后可还是要继续读书的,也省得儿子以后太辛苦。

罗美娘说一回托何家帮忙的事后,众人除了等就没别的事了。

只是也没有饿着肚子等人的道理。

零食铺子毕竟是做吃食生意的,家里别的没有,粮食存了不少,多了五口人吃饭也供应得起,就是桌椅不大够。

不过此时也没人在乎这个。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