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章 落幕,封赏(4/4)
“嗯!我记下了!”
没几日,封赏的旨意就下来了,王重清查盐务一案有功,授正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升盐铁使,知事盐铁司。
一步就越过了常人数十年甚至是一辈子都越不过的门槛,成了三品大员,连官服也换成了紫色。
对于王重的封赏倒是没引起什么轰动,毕竟这次南下巡盐,王重等人可是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去的,连桓王都丢了小命。
听说三天两头就有刺客刺杀,每天睡觉都得抱着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怕刺客夜里摸到身边,一刀结果了自己的小命。
赵宗全虽然痛失爱子,但却并未因此牵连同行的官员们,对有功之臣也毫不吝啬封赏,如此大度的行为,倒是惹来群臣不少的赞誉,原本有些保持中立的官员,也因此倒向了赵宗全。
原本朝中愈演愈烈的帝后之争,也因皇帝赵宗全的让步而暂时告一段落,曹太后手中权柄越来越重,对朝中诸事插手的越来越多。
而王重自打升为盐铁使之后,非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愈发忙碌,因着盐务的案子,连王重的前任都受了牵连,更何况其余的小鱼小虾。
王重掌了盐铁司,就在盐铁司之中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当初跟着王重去了泉州的那十几个学生也陆续入了盐铁司,将粗盐溶解、过滤再蒸馏结晶以达到提纯效果的方法也被迅速普及至全国各个盐场。
福建、两淮、京东几路之内,王重预计在三年之内陆续增设晒盐场四百八十个,将海盐的产量再提一个等级。
最最重要的,是盐铁司在王重的主导之下,开始控制盐价,两淮江浙等地的盐商刚刚被清扫一遍,朝廷的威望正隆,不过数月功夫,市面上一度混乱的盐价立即就得到了控制。
在提纯粗盐的法子普及各地后没多久,盐铁司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将全国各地出产的各种食盐进行分门别类,划分等级,规定价格。
细盐中最上等的是蜀地出产的精品井盐,细如尘沙,洁白似雪,一斤的价格高达五百文。
而粗盐之中,以海盐为最,海盐粗粝,口感远不如井盐、湖盐,是以就算是品相最好的上等海盐,价格不过五十文一斤,品质差一些的,价格也更低。
王重没有主动去打击那些私盐贩子,更没有空跟他们玩什么围追堵截的游戏,王重做的,只是把官盐的价格降了下去,增加每年食盐的产量,稳定盐价,让寻常老百姓也能吃得起盐。
而盐铁司除了盐务之外,还管着全国铁矿的开采以及冶炼的所有事宜,这便是盐铁二字的由来。
就在王重闷在盐铁司里专心搞事业的时候,朝中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赵策英的身死,顾二在家中为亡父守孝,皇帝赵宗全如失臂膀,身边只剩下沈从兴一个,虽然还有韩章的支持,但嘉佑帝四十多年积累的声望,不是他短短几年就能盖过去的。
赵宗全一改前态,不再与曹太后针锋相对,反而事事都要过问曹太后,朝事不论大小,皆以曹太后的意见为准,同沈皇后夫妻二人更是每日晨昏定省,将曹太后当成是亲生母亲一样孝顺。
朝中原本刚刚有几分趋势的党争,就这么消弭于无形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