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革除官商勾结导致的弊政(3/4)
弘治朝的户部尚书叶淇早已作古,此时自然不知道他改开中法为纳银取盐的政策初心到底是为国还是为自己背后的淮扬商团。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导致弘治时期河套丢失的重要原因,因为河套丢失不是蒙古侵占的,是因开中法改革导致大量商人军民内迁,使得蒙古人趁虚而入。
而这个政策带来的糟糕结果现在依旧还影响着正德朝,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个影响会越来越严重,直到帝国彻底被异族灭亡为止。
正因为此,朱厚照才在准备收复河套前,让马文升先去边镇移民实边屯田,以抑制边镇粮价飞涨。
但是移民实边短期内肯定是不会有明显的效果的,而且移民到边镇也是需要成本的,正因为此,在前期,依旧是户部给边镇拨银子来进行移民实边。
朝廷并没有因此节省开支反而加大了开支。
再加上,整修边墙和练乡兵,充实边备,以弥补开中法改革导致人口大量内迁后边备不足的问题,而使得朝廷开支依旧再次增加。
如今,为谨防小王子因自己爱子被大明处决而大举袭扰边镇,甚至威胁京师,朝廷自然还得再加强边备,边军的陈旧老化军械自然得立即更换,所欠禄米自然得立即补发,甚至还得多发以鼓舞士气,同时加大各地边镇军事训练与军事侦查等行动频率自然也是需要砸钱粮的。
所以,户部只能在大量从皇家银行借贷的基础上,再次向皇家银行借贷了三百万两白银!
正德皇帝朱厚照、内阁大学士焦芳、许进、王华以及司礼监掌印刘瑾和秉笔谷大用与马永成,还有近卫军总参马文升、左都督仇钺此刻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徐经把三百万两白银支取凭证递交到新任户部尚书王琼手里。
焦芳等帝国军政乃至内廷掌权者内心在滴血,因为他们清楚地记得,户部已经前前后后向皇家银行借贷了近千万两银子!
而他们现在都是皇家银行的持股者,他们知道如果将来户部还不起这笔贷款,他们和皇帝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但如果户部能还得起这笔钱,他们则会得到很大的利润。
但他们又不能不让户部借,因为户部不借去充实边备,大明的江山社稷就会有风险,一旦大明亡了,他们的特权也没了。
“陛下!大明现在最要紧的不是防备小王子,而是弥补朝廷的亏空,天下之利如今大半已归于商户,而商户之税赋又轻,若如不取商户之利补朝廷之不足,则将来必定会伤农,而逼得天下揭竿而起也!”
焦芳在看着户部尚书王琼跟着徐经去皇家银行取银后,内心是极为痛苦的,不得不向朱厚照奏明了自己想夺商人之利的目的。
“陛下,臣以为首揆所言甚是,欲开盛世自当以农为本,惜民之利也是惜农户之利,如今商人得利而农户受累,自然使得饿殍遍野也!臣掌兵部,调度天下军粮,却发现自开中法改为纳银取盐后,军粮之费陡增,臣以为当恢复纳粮取盐之制,以商人屯田与商人运粮乃减轻朝廷之负担,实现惠民之举!”
次辅许进也附和起来。
他知道现在如果直接加征商税肯定会得罪全部士绅,但是如果只是恢复纳粮取盐之制,就只夺去弘治朝户部尚书叶淇给予淮扬盐商的利益而已,自然会更容易些。
“臣已觉得当恢复纳粮取盐之制!虽说如此做乃增加商人负担之策,但当年太祖也正因为此,才只定商税为三十取一!若商人不承担养军之任,那轻税之政意义何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