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竹山与竹溪(3/4)
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河谷遍布,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构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种地貌。
耕地不足一成,林地占八成。
这里森林覆盖,水雾弥漫自然形成循环体系。
有大量山泉和瀑布,最大河流竹溪水可以通过竹筏、小船,汇入堵河以后,一起流入汉水。
现在全县只有2000人在册居民,加上流民也不足4000人。后世竹溪县人口将近40万,从来没有出现过缺粮现象。
周贵带着大家下船休息,指着山坡的树林说:“林子里到处都是蘑孤,大树皮上、枯树杆上长满木耳,随便挖个坑弄个陷阱就能捕获野猪、羚羊、猪獾,野兔用套子套。
野味和山珍不少,竹溪县根本饿不死人,就是粮食不多,也没有好的农具,山珍大多被吃掉了,攒不下来所以,往来的商人也来的不频繁。”
这就是典型的自给自足山村。
一身是宝却开发不出来。
周敦吉一个竹溪县的刘姓朋友说:“竹溪县其实已经没有流民了,那些人在山间河湾容易耕种的地方定居了,他们比本地人更会种地,生活比多数城里人过得好,基本上自给自足,但是很难有更多产出进行贸易。”
“为什么?”
“他们种的庄稼快成熟的时候,不是被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飞鸟吃掉,就是被野猪祸害。山里人家一夜穷,一晚上一群野猪就能糟蹋好几亩庄稼。
“有几户人家养了十几只山羊,晚上金钱豹进了羊圈,全部咬死了,还堆在一堆看着。等家里人发现,金钱豹还对人龇牙咧嘴,好不容易才把金钱豹赶走,几个壮劳力还伤了”老刘补充说。
王宏宇说道:“看来离开群体个人无法在山区生活,竹溪县的问题是因为人少,也无人组织集体行动。如果有一些粮食和工具支撑,让山珍、特产存下来到外面贸易,一下子就有机会发展起来。”
“对呀!”
众人来到县城,只见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比较陡峭的丘陵上都是竹林,稍微平缓的丘陵则被开发为梯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